在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被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提出,其所指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既包括这三个大文明,也包括了具体的公民文明素养,甚至涵盖公民个人行为中的文明表现。该书对“文明”的含义进行了梳理,阐释为什么“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并探讨如何实现文明。
李晓东,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价值与文化、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已出版著作十余部。
第一章寻根溯源说文明
一、文明的本质特征
二、文明的价值和作用
三、作为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
四、理解文明”的系统论视角
第二章诗书继世文明远
一、不朽的精神创造
二、流芳的传世名篇
三、永恒的历史见证
四、伟大的发明创造
第三章任重道远铸国魂
一、时代发展的呼唤
二、不和谐的声音
三、不“文明”的现象
四、“不能文明”的窘境
第四章自信文明重践行
一、弘扬优秀传统,延续文化血脉
二、继承革命传统,锻造时代精神
三、为文化国奠道德根基
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五、交流互鉴,共建文明
文明除了可以作为静态观察社会的标尺,还可以作为动态推动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说,积极向往文明、努力实现文明的社会氛围,可以营造一种气氛,让那些不能自觉遵守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对自己的做法产生约束力。这种规约作用,就是文明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同时,文明本身随着社会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进步与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有所推动。社会对文明的要求,会随着社会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让文明的表现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而言又是积极和有益的。文明示范的引领作用,也可以视为这种助力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