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计耕耘莫问收:厉以宁论文选2011-2014》为厉以宁先生自选四年来发表的论文和演讲(记录稿)共计42篇。
2012年前后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厉以宁对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自身暴露出的重大问题的提醒与解决思路。他认为改革已进入核心领域,改革的关键是经济体制转型与政府放权。
2014年前后的文章,着重反映了厉以宁关于“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理论的酝酿与成熟的过程,这个理论代表了厉以宁对中国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他“非均衡”理论与“股份制改革”主张的合理发展,深入地触及到了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也更具体地探讨了各个经济领域、行业的改革通路和方案。
这是厉以宁近年来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标志着他的思想、观点、文章、学问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是他最新的代表性作品。
厉以宁八十岁后新作,帮读者看清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的症结和未来走向,首度结集出版;本书是厉以宁近年来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标志着他的思想、观点、文章、学问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是他最新的代表性作品。
中国经济改革顶层设计的理论参照
厉以宁八十岁后新作,首度结集出版
帮你看清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的症结和未来走向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解决方案
经济双重转型产业升级产权改革国进民退通胀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民企出路扩大内需改革红利
《只计耕耘莫问收:厉以宁论文选2011-2014》是厉以宁经济学论文集,《只计耕耘莫问收:厉以宁论文选2011-2014》收录了作者2011~2014年发表于各报刊杂志的专业文章共计约42篇。代表了作者近年来宏观经济学诸方面关注点的变化,思想的发展,以及某些领域具体研究的成果。
厉以宁,祖籍江苏仪征,生于南京,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等。出版《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等学术专著二十多部,并因为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他的经济理论对我国30年来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1年
中国经济发展十问
一、资本大量进入资产市场怎么办?
二、怎样扩大内需?
三、就业问题如何得以缓解?
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点是什么?
五、怎样对待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
六、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七、地方财政怎么来应对城镇化和城镇化进程中
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八、怎样满足中等收入以下居民购买住房的
基本生活需求?
九、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十、在经济增长中怎么加快生态建设?
关于中国企业文化的几个问题
一、“认同”与企业凝聚力
二、“效率”与企业管理模式
三、“公平”与企业内部矛盾
四、处理企业与政府间关系的原则
五、家族企业的继承与家族企业现代化
六、中外企业文化的趋同性与差异性
中国将经受长期成本推进型通胀的考验
一、中国首次遭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二、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出现的新变化
三、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重要启示
宏观调控下的中国当今经济
一、调结构的重要性
二、关于通货膨胀
三、关于就业问题
四、关于扩大内需
五、关于城乡一体化
六、关于企业文化建设
“国进民退”中的民企出路
一、计划经济还没有退出舞台
二、政策是民企转型的障碍
三、市场是“开发”出来的
四、企业家要学会看政策
六卷本《方显廷文集》总序
一、写序缘由
二、方显廷先生与南开大学经济学传统
三、方显廷先生的成就
四、爱国的经济学家:对方显廷先生的评价
道德力量调节的独特作用
一、道德力量超越市场、超越政府
……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后记
那里的新农村(也就是新社区)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同桂林市各个乡镇、甚至同桂林市城区的居民没有什么差别。农民之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这同进城居住有什么差别?我们是看不出来的。”还有的农民说:“除了孩子上学的学校同桂林城区的学校相比还有差距外,其他的都比住在城区舒服。”
这就是“就地城镇化”一例。
再以北方的例子山东烟台市的龙口市来说。我们在龙口市城乡遇到山东省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在这里调研,据他们说,龙口市的“就地城镇化”很有特色,因为它有大型龙头企业南山集团对城镇化的积极参与。南山集团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当地的农民实现的“就地城镇化”,很有启发性。我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的成员在龙口市考察后得出的是类似的结论。
具体地说,南山集团是这样规划和实践的。由南山集团这个龙头企业牵头,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把土地人股到龙头企业南山集团,南山集团在这一大片土地上,按土壤的性质和区位,有的种粮食,有的种果树,有的种葡萄,有的种饲料,耕地仍然是耕地,耕地不变更为建设用地。在农村建设用地上,则盖起了工厂,有些盖成了新农村的农民楼群,让农民搬入了新居,一家一套住宅,宽敞明亮,水、电、煤气供应齐全,再加上宽阔的马路、居住区内的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都井井有条。居住区附近,有学校,有托儿所、幼儿园,还有卫生所、敬老院和各种生活服务设施。这就是新农村正在向新社区转化。农民愿意外出务工或从事商业、手工业活动的,听任他们自愿,愿意带家属外地谋生的,也尊重他们的意愿。不愿外出的,由南山集团管理部门按照这些农民的体力状况、专长和志愿,或分派到南山集团下属工厂当工人,或去果园、葡萄园、菜地、粮田、饲养场工作,或留在居民区从事服务工作。每个农民年终按人股股份分红,每月还有工资可领。如果家里人少,还可以把分到的住宅中的一部分租给外乡人居住。这种模式又被称为“公司+社区+农户”模式。
但我们在烟台市调研中也发现部分农户和村干部有如下的顾虑,即担心将来某一天,当某个村或若干个村把土地也人股于类似南山集团这样大型龙头企业之后,由于事先预料不到的某种原因,该龙头企业在市场激烈变革中亏损了,倒闭了,改组了,甚至被其他公司控股了,接管了,于是村里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能否坚持不变呢?在原先的工厂或各种专业队中工作的,工资能否照发呢?原来制定的年终按股分红的做法能否维持原状呢?这些都是不确定的。由此引发的对农民的就业和生活的负面影响却不可忽视。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龙头企业有倒闭的迹象,但谁能担保今后龙头企业不亏损、不破产、不改组等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