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开封黄河轶事》,人们还可以感知中华民族艰辛的发展历史、艰苦卓绝的治黄历程,尤其是可以从中领略党和国家对治黄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以,《开封黄河轶事》的编撰出版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弘扬和发展黄河文化,增强人们治理开发黄河的责任感、使命感,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开封黄河轶事》将发生在柳园口附近的诸多故事收集、整理、出版,对于人们了解开封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非常有益。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在这里栖息繁衍、发展壮大,肇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黄河因而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成为我们民族不朽的象征。
然而黄河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由于复杂的水沙条件的影响,黄河下游河道淤积严重,成为地上悬河,在北至津沽、南达江淮的2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频繁地决口、改道,酿成了一幕又一幕人间惨剧,因而千百年来,黄河又被称为“中国之忧患”。直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事业开创以来,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初步建立了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才扭转了黄河频繁决口迁徙的险恶局面,实现了岁岁安澜,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了显著贡献。
黄河岸边的河南开封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然而又灾难深重,见证了黄河的苦难与繁荣。得益于黄河水的滋润,开封水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春秋战国以来曾有七个王朝把这里定为都城,是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更是举世闻名,一幅《清明上河图》将当时的盛世美景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其后,开封又长期成为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前言
一、仓颉造字圣人猜
二、黄袍加身陈桥驿
三、河道迁徙陵谷变
四、水上长城黄河堤
五、天堑古渡柳园口
六、镇河铁犀育婴儿
七、柳园进宫当皇后
八、明末决河大揭秘
九、周堪赓开封堵口
十、朱恭枵柳园口逃生
十一、祭大王河风日下
十二、下红料党柱含冤
十三、乾隆稳过柳园渡
十四、张湾决口属失职
十五、王定九河岸查访
十六、林则徐东河效力
十七、黄河夜叉惊人胆
十八、慈禧太后渡黄河
十九、冯玉祥试办水利
二十、柳园口狐魅害人
二十一、河徙修筑汴新路
二十二、悬河景观天下奇
二十三、和尚庄上没和尚
二十四、回回寨里无回民
二十五、滚滚激流抢大险
二十六、纵横古今话引黄
二十七、古老黄河变新貌
二十八、窗口建设展新图
《开封黄河轶事》:
正月初三,赵匡胤统大军出征。一路上旌旗招展,军威赫赫,烟尘滚滚,遮天避日。百姓夹道相迎,供应酒食饭菜。将近黄昏,行军45里,到达陈桥驿。
当时,陈桥在黄河南岸,是东京开封府至河北大名府的第一个驿站。到了陈桥,赵匡胤传令三军:停止前进,就地宿营。帅帐就扎在东岳庙内。又传令:摆宴,犒赏三军。
赵匡胤巡视军营以后,回到大帐,与军师、部将商议军机。大家交口称赞:点检南征北战,东拼西杀,这次又要建立盖世奇功了。赵匡胤长叹一声说:“黄河决溢为害,中原父老饥寒交迫,大丈夫不能救民于水火,只晓得杀杀砍砍,算什么英雄!”跟随他多年的部下深知其意,纷纷劝他废后周称帝,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赵匡胤沉默不语,良久叹道:“谈何容易!非真龙天子岂能平白坐天下?”这时归德军书记、经常在赵匡胤内书房行走的心腹谋士赵普,不失时机地进言:“某有一计,可使大功告成!”赵匡胤忙说:“请讲!”赵普不慌不忙附耳低语。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
夜幕降临,文武官员纷纷四处活动。
赵普推出军校苗训,说苗精通周易,善辨六壬,瞻乾坤遍知天文,观地理明知风水。五星深晓,决吉凶祸福如神;三命秘谈,断成败兴衰似见。把苗训吹得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