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二十年,是编辑最好的年代,也是编辑身份渐趋迷茫的时代。王联合编著的《编辑的微世界》以《职业·途中》《阅书·识人》《财经·微说》《乡关·情怀》《闲适·微记》五板块记录一个编辑的行业观察、职业思考与人文情怀。所辑文章大多来源于作者近几年在相关媒体上发表的随笔作品;与书业无直接关联的人牛速写、情势观察、生活小感悟等微事件系首次辑入本书,大体也以正能量形式体现。在编辑的微世界里,人人都可以聚积属于自己内心永久的光明,并通达理想的彼岸。
王联合,安徽桐城人,经济学硕士,先后供职于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主要从事图书编辑出版以及出版经济学、证券投资学的研究。从业20年来,先后策划、编辑出版国家级重点项目(学术著作及规划教材)近30项;策划、编辑包括《姚明之路》在内的优秀图书200余种。独立策划及编辑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超过50项。在核心学术期刊如“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外国经济与管理》等发表论文22篇,5篇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全文刊登。
前言
职业·途中
阅读行业
阅读的力量
编辑人的幸福事
求贤问酒,寻找最合适的出版人
重塑编辑职业伦理
出版业热点解与析
文化走出去需要平常心
此景可待成追忆
一抹风景当挽留
当下书业活法的几个表述
编辑征途
一所大学的组稿三人行
吃河豚与坐飞机:职业途中的两个风险故事
忆台北的一位女生
心灵独白在剑桥
法兰克福书展:欧罗巴的三重记忆
写在纽约大学的数字化出版学习间隙
出版当自强
议价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二八”法则与长尾理论
我的数字出版观
阅书·识人
开卷说人
娶妻当如卞夫人
西门庆,立体的男人
《兰亭集序》——一代文人的真性情
王侯的诗书
从鲁迅笔下的男女说开
黄有光教授:快乐老头的快乐生活方式
上海真男人徐根宝
品茶评书
茶茗自有别
从《瓦尔登湖》到《送别歌》
幸福的人际比较研究是条死胡同
和孩子讲政治、讲民主
你幸福了吗?始辩于动物的苦乐
基业常青,文化视角的考察
“中国模式”已经胜出?
《lQ84》的爱情寻觅
奥巴马治税,华人不可掉以轻心
金融危机下的政府干预:自由主义还有市场吗?
又何必刻意人生——《姚明之路》后的艰难人世
别样书昧
不一样的空气
信自己
唯文人多难养
难言之隐,一退了之
编书识人:作者感情指数排行榜
财经·微说
说经济。说生计
你我皆可改变:给萧条经济中的职业男女支招
泛金融时代的社会表达
为什么不是经济出问题?
克鲁格曼,独立冷静的中国之行
“天上人间”关闭前后:娼妓经济学的一个解释
人民币升值与只卖肉包子
专业积攒财富
为什么你一直是穷人
一毫米的市场有多大?
说股票,说人生
股市中的道德困境
股市异象:别让股票玩死了自己
一个大龄股民的忏悔和感激
余秋雨股权投资发财,招谁惹谁了?
曲线政改:借股市这把刀
炒股,让女人走开
闪婚前的“内幕交易”
下跌的股票,抗跌的婚姻
走强的房市,走弱的婚姻
与你的爱人分享财务信息
从财务自由到心灵自由
乡关·情怀
奔波在城乡之间
清明时节
匆匆这个秋
老家的关系社会
触摸乡愁
生硬的城市
懵懂年代
童年的歌
我的高考
选学文科
那一个暴风骤雨夜
给年迈的父亲
记忆里的背影
酒后的一堂课
夏夜谜情
父亲,您还会给我回信吗?
乡村平凡人
外婆,健在的缠足者
直面虚空的勇气
婶娘往事
宝姑妹子
秃子队长
闲适·微记
世事乱弹
为计生政策放宽欢呼
光鲜的背面
希拉里如是说中国
写在日本大地震之后
吾国吾民中的看客
中国人的嗓门
奥运会上的中国,一个五味杂陈的名字
民间的“三俗”未必就是公害
张悟本是被绿豆击中的?
艺林微说
数学很难么?——关于中学数学的断想
别拿钱锺书数学成绩说事
音乐不过是音乐
第一次“触电”
首届《中国达人秀》还有哪些软肋
赵本山、小沈阳的赢家法则
饮食男女
爱情价若何?
幸福的代数式
这算不算爱情?
女人啊,形式爱情就这么重要?
两个男人的好天气
女生的吃相
女为衣狂
酒的自戕
咖啡不是天天有
忐忑年代
时钟在走
三思而后体检
消极生存法则
未来人怎么写我这个年代
语言植物人
“属丝”也要正能量
如果你不再是愤青,或者你不再奢求用文字来拯 救社会,比如让笔墨刻意行走在政治的边缘,编辑大 抵上是自由的。
编辑的职业特点让我们克服了朝九晚五的时间约 束。编辑的过程是对原作品水平的提升,既然是提升 ,编辑所花费的劳动就不会局限在自己的那一张办公 桌上。我很乐意于在自己心境最佳的时点从事自己的 工作。如果是一次长途旅程,候机室里、飞机上,都 可以是很好的阅稿场所,那会儿绝不会有电话闲人干 扰;我也乐意于在会务间隙,比如在一个风景胜地, 窗户外可能是一片湖光山色,此时边阅读边眺望无言 的远方,心情多半大悦,效率也高。有些作品,类似 于手写的诗歌散文,放在闹腾的工作时间阅读,无异 于衣模委身当了车模,缺少了T台猫步,怎么也读不 出诗歌的韵律。把那些思念伊人的小文,放在台灯下 ,就着落在窗台上的月痕,此时编辑极易沉醉其中, 选字斟词,往往别有感觉。如今的出版界,对编辑的 日常考勤让位于更柔性的公司管理制度,编辑不再是 趴在书桌上机械无力地做着低效的工作。网络社会里 ,编辑的工作时间完全可以做到虚拟化,编辑是生活 ,生活是编辑,绝无劳动法所定义的8小时概念,编 辑职业的方方面面可以完美地融合到充满诗意的生活 中——想睡个懒觉,就10点起床;女人腆着十个月身 孕的大肚子,照样可以在产房里审读书稿。书稿审毕 ,带着一身文学细胞的孩子也就呱呱坠地了。
我曾经在一个夏天访问过一家大型汽车企业。老 总是我的作者,因为这一点,我得以清晰地看到公司 的生产线。再专业的技术工作都是生产线上的独立一 环。比如,操纵机械手给成车上漆。他们身着统一的 制服,按统一的操作流程完成每一步,每一节点完成 的时间都精确到秒,甚至员工的饮水及如厕都有专门 要求。对这样的工作环境,我大呼编辑人是无法适应 的。尽管,职业特征赋予编辑的权利其实也相当有限 ,比如,未经作者许可,编辑无权擅改作品的思想及 重置作品类型,但至少我们还能在作品中读出编辑的 偏好。比如,三五年中,你会发现那些合你口味的作 品具有了共同的特质,而这个特质无意中成就了你的 编辑风格。其问,你有精选作品的权利,给作品施加 包装色彩的权利,也有对作品动起手术刀的权利;要 是你不幸成了汽车装备工人,也许你只能给车子永远 上黑色——尽管你和你的太太都喜欢一辆白颜色的汽 车。
文化产品内容无边界,消费能力无边界,这给了 编辑人纵横捭阖的机会。文艺的复兴、文化的启蒙、 民智的开启,首先得有一批自由思想者。编辑可以在 最顽固的社会弊俗中读出哪怕是最压抑作品中自由的 气息,从而让藏隅作品变成罕世作品,让整个社会感 知自由是多么可贵。每一件作品都是一种表达,都是 对既往历史的反叛,都是对现有知识的挑战。编辑的 努力于其中,可以是激动与兴奋,冷静与平和,甚至 是放荡不羁。这是一种奇特的景象。有些编辑爱泡吧 ,在那里享受审稿之外若隐若现的烛光;多数编辑爱 喝酒,什么酒都能喝,白的,红的,果酒,烈性的, 编辑圈子里一般都流行过一批酒量过人的女编辑传说 ;编辑人有过清高时刻,自以为混迹的皆是名流社会 ,忽在一夜间,才发现三教九流中终究几个其实是无 法成为你一生的朋友;编辑人特能侃,政经新闻、娱 乐八卦,特别是那些只能说不能写在纸上的,更可以 成为谈资。
是什么让我在毕业那年建立起了对编辑职业的向 往?十几年前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有这样的情节 :把自己的光脑袋埋藏在一大堆杂志中,随手拿一本 书盖住自己的脸作沉睡状,并把不算锃亮的皮鞋搁在 办公桌上,李冬宝(葛优饰)皮笑肉不笑地聆听着同 事戈玲(吕丽萍饰)的问候:“冬宝,想谁呢?”— —这是一种很自由很放纵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