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通过《妇产科学》的撰写及本教材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除去妇科肿瘤的其他妇产科学的相关内容,从女性的基本生理、病理解剖到妊娠生理、病理相关疾病的介绍与详述,从女性围产期整个过程的相关疾病的保健、诊断与治疗对产科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而在妇科方面,则更侧重于对妇科病史书写、检查的基本手段技能的培训对妇科相关炎性疾病、急腹症、辅助生殖技术及计划生育、性功能障碍相关内镜介绍等方面进行概述,对妇产科常见、多发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措施让初学者能迅速对妇产科有所了解。并附相关图片、思考题、及病例讨论。着眼于新时期的医学人才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专业特色,为肿瘤妇产科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妇产科学简史(1)
第三节 妇产科学范畴(4)
第三节 妇产科学的未来与展望(5)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6)
第一节 外生殖器(6)
第二节 内生殖器(7)
第三节 血管、淋巴及神经(10)
第四节 骨盆(12)
第五节 骨盆底(13)
第六节 邻近器官(14)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16)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16)
第二节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18)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18)
第四节 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22)
第五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24)
第六节 其他内分泌腺功能对月经周期的影响(26)
第四章 妊娠生理(28)
第一节 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28)
第三节 胚胎、胎儿发青特征及胎儿生理特点(29)
第三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32)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37)
第五章 妊娠诊断(43)
第一节 早期妊娠的诊断(43)
第二节 中、晚期妊娠的诊断(44)
第三节 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45)
第六章 异常姬振(47)
第一节 自然流产(47)
第二节 异位妊娠(51)
第兰节 早产(59)
第四节 过期妊娠(62)
第七章 妊娠特有疾病(64)
第一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4)
第二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72)
第三节 妊娠期糖尿病口的
第四节 妊娠剧吐(78)
第八章 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80)
第一节 心脏病(80)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86)
第三节 贫血(91)
第四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95)
第五节 急性阑尾炎(97)
第六节 急性膜腺炎(98)
第九章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101)
第一节 淋病(101)
第二节 梅毒(102)
第三节 尖锐湿疵(103)
第四节 生殖器疱疹(104)
第五节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05)
第六节 支原体感染(105)
第七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06)
第十章 胎儿异常与多胎妊娠(108)
第一节 胎儿畸形(108)
第二节 胎儿生长受限(110)
第三节 巨大胎儿(112)
第四节 胎儿窘迫(115)
第五节 死胎(117)
第六节 多胎妊娠(118)
第十一章 胎盘与胎腹异常(123)
第一节 前置胎盘(123)
第二节 胎盘早剥(126)
第三节 胎膜早破(128)
第十二章 羊水量与脐带异常(131)
第一节 羊水过多(131)
第二节 羊水过少(133)
第三节 脐带异常(135)
第十三章 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138)
第一节 产前检查(138)
第二节 胎儿健康状况评估(146)
第三节 孕妇管理(151)
第四节 孕期营养(152)
第五节 产科合理用药(153)
第六节 孕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157)
第十四章 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胎儿干预(159)
第一节 遗传咨询(159)
第二节 产前筛查(166)
第三节 产前诊断(166)
第四节 胎儿干预(169)
第十五章 正常分娩(172)
第一节 分娩动因(172)
第二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173)
第三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177)
第四节 先兆临产、临产与产程(180)
第五节 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180)
第六节 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182)
第七节 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185)
第八节 分娩镇痛(188)
第十六章 异常分娩(191)
第一节 产力异常(192)
第二节 产道异常(196)
第三节 胎位异常(200)
第十七章 分娩期并发症(213)
第一节 产后出血(213)
第二节 羊水栓塞(216)
第三节 子宫破裂(220)
第十八章 正常产樨(223)
第一节 产褥期母体变化(223)
第二节 产褥期临床表现(226)
第三节 产褥期处理(227)
第四节 产褥期保健(228)
第十九章 产棉期并发症(230)
第一节 产褥感染(230)
第二节 晚期产后出血(232)
第三节 产褥期抑郁症(234)
第二十章 妇科病虫及检查(235)
第一节 医患沟通(235)
第二节 妇科病史(235)
第三节 体格检查(236)
第四节 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240)
第二十一章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244)
第一节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244)
第二节 外阴硬化性苔薛(245)
第三节 其他外阴皮肤病(246)
第二十二章 外阴及阴道炎症(248)
第一节 非特异性外阴炎(248)
第二节 前庭大腺炎及前庭大腺囊肿(249)
第三节 滴虫阴道炎(250)
第四节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51)
第五节 细菌性阴道病(253)
第六节 萎缩性阴道炎(254)
第七节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254)
第二十三章 子宫颈炎症(256)
第一节 急性子宫颈炎(256)
第二节 慢性子宫颈炎(257)
第二十四章 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260)
第一节 盆腔炎性疾病(260)
第二节 生殖器结核(266)
第二十五章 子宫内朦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271)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271)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276)
第二十六章 女性生殖器宫发育异常(279)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官的发生(279)
第二节 常见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280)
第三节 两性畸形(284)
第二十七章 盆腔功能障碍性及生殖器官损伤疾病(287)
第一节 阴道前壁膨出(287)
第二节 阴道后壁膨出(288)
第三节 子宫脱垂(289)
第四节 压力性尿失禁(293)
第五节 生殖道瘘(295)
第二十八章 生殖内分谜疾病(299)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99)
第二节 闭经(307)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315)
第四节 痛经(318)
第五节 经前期综合征(319)
第六节 绝经综合征(320)
第七节 高催乳素血症(323)
第二十九章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326)
第一节 不孕症(326)
第二节 辅助生殖技术(329)
第三十章 计划生育(332)
第一节 避孕(332)
第二节 输卵管绝育术(342)
第兰节 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344)
第四节 避孕节 育措施的选择(347)
第三十一章 性及女性性功能障碍(348)
第一节 性欲、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348)
第二节 女性性反应和性反应周期(349)
第三节 女性性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351)
第四节 女性性功能障碍(351)
第五节 女性性卫生和性健康教育(354)
第三十二章 妇女保健(357)
第一节 妇女保健的意义与组织机构(357)
第二节 妇女保健工作的任务(358)
第三节 妇女保健统计指标、孕产妇死亡与危重症评审制度(364)
第三十三章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367)
第一节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367)
第二节 羊水检查(368)
第三节 细胞及组织学检查(370)
第四节 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测(375)
第五节 内分泌激素测定(376)
第六节 输卵管通畅检查(382)
第七节 常用穿刺检查(385)
第三十四章 妇产科内镜(388)
第一节 胎儿镜检查(388)
第二节 阴道镜检查(389)
第三节 宫腔镜检查与治疗(390)
第四节 腹腔镜检查与治疗(392)
参考文献(394)
第一章绪论
在漫长的医学发展史中,随着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和整体进步,临床各学科的分工日趋明确,妇产科学从最初只隶属于外科学也随之逐渐演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妇产科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而言,妇产科学课程与内科学、外科学及儿科学等课程一样是一门主干课程和必读课程。
第一节妇产科学简史
一、妇产科学在西方医学中的历史
写于公元前1825年的《Kahun妇科纸草书》因专门论述女性健康及疾病处理方法,被认为是第一部妇产科学专著。约公元前500年,古希腊人开始认识到疾病起源于自然原因并出现了各种医学学派,其中最著名的是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37年)。希氏学派创立了“体液论”,认为人的疾病是体内血液、黏液、胆汁和水四种体液平衡失调的结果。《希氏文集》涉及了解剖、生理及内外妇儿等诸多内容。公元前4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人体解剖和实验生理,Herophilus第一次对人类女性生殖器官做了描述。以Galen(公元129~210年)为代表的古罗马医学家对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Soranus(公元98~138年)撰写的《论妇女病》对月经、避孕、分娩、婴儿护理等做了详细论述,被誉为妇产科学的创始人。虽然中世纪(约5~15世纪)期间欧洲医学发展缓慢,但出现了专职助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