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青少年文库:我坐了木船(散文卷 叶圣陶诞辰120周年纪念版)》收录了叶圣陶早期的经典散文,以适合青少年阅读为主要原则,所收录的作品都尽量保持原貌,只对个别字句做了订正。这些散文构思精巧,内蕴深厚,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
《叶圣陶青少年文库:我坐了木船(散文卷 叶圣陶诞辰120周年纪念版)》是为隆重纪念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儿童文学家叶圣陶先生诞辰122周年而编的,是迄今最全的叶圣陶儿童文学选本《叶圣陶青少年文库》的散文卷,也是国内唯一由叶圣陶孙女叶小沫女士审定并作序的叶圣陶儿童文学权威版本。
他一辈子都热爱孩子
亲爱的小读者,在你们翻开“叶圣陶青少年文库”这套书的时候,我想和你们说说叶圣陶先生。你们也许会说:“我们知道,我们知道。我们学过他写的儿歌《小小的船》,我们学过他写的散文《荷花》,我们读过他写的童话《稻草人》……”是啊,是啊,不只是你们,回去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也都知道叶老先生呢。他们还会告诉你们,他们小的时候就学过他编的课本,看过他写的书,受到过他的教育。你们也许会问,这是真的吗?难道他比爷爷奶奶的岁数还要大?你们说得没错,如果叶老先生还活着,2014年刚好一百二十岁了。说到这儿,你们是不是有点儿想知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不是有点儿想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在读他的书呢?那就听我说说吧。
叶老先生是江苏苏州人。他小的时候,家里虽然比较穷,但他父亲还是坚持送他去读书。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和同学们就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盼望着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能够成功。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叶老先生中学毕业,那一年他十八岁。因为家境不好,他要工作,要挣钱养家。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他很想为国家干一些大事情,但校长却介绍他去当小学教员,并告诉他,要使国家强盛起来,一定要从教育人才做起。经过几年的磨炼,他真正爱上了教师这份工作。
在当教师的同时,叶老先生开始在报纸和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有不少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童话、散文和小说。后来他当了编辑,编辑的书籍和刊物,大多仍然是给儿童和青少年看的。他通过书籍和刊物,引导和鼓舞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与反动势力做斗争,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叶老先生主要负责中学和小学教科书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在那十几年里,每个孩子手中的课本,都是经过他和他的同事们认真编排的,为了这件事,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叶老先生一辈子都热爱和关心孩子,都热爱和关心教育事业,直到九十多岁了,还在为孩子们的事情操心,非常恳切地为教育改革提出他的意见。
2014年的十月二十八日,是叶圣陶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中国的教育家和作家,为了向青少年朋友介绍他写的儿童文学作品,上海采芹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了这套“叶圣陶青少年文库”。他们从叶老先生的作品中,精心挑选了适合八至十五岁青少年阅读的童话、小说、散文、随笔和诗歌,编成了十本集子。童话有《玫瑰和金鱼》和《稻草人》两本,共收录童话三十七篇;小说有《小铜匠》《潘先生在难中》和《友谊》三本,共收录小说三十三篇;散文有《没有秋虫的地方》《我坐了木船》和《一个少年的笔记》三本,共收录散文七十九篇;《假如我有一个弟弟》收录随笔二十五篇;《蒲公英》收录诗歌六十三首。文库所包含的叶老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方面之全、内容之广以及篇目数量之多,都是这些年来出版的叶老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少有的,确实称得上是一个叶圣陶的青少年文库了。小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理解能力,从中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来看。如果能静下心来慢慢地读,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我还想告诉小读者,叶老先生当过教师,他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喜欢看些什么,好些作品写的就是孩子的事儿,所以你们在看他的书的时候,会感到很亲切。可是不能忘了,他的好多作品是在旧社会写的,那个时代离我们太远了,很多情景是你们怎么也想象不出、理解不了的。这时候就得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老师来帮忙了,他们或许可以帮助你们解读在阅读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感谢编辑大朋友们吧,感谢他们编了这样一套精关的“叶圣陶青少年文库”!
2014年6月30日
叶圣陶,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创作了我国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天井里的种植
几种赠品
过节
记游洞庭西山
假山
骑马
书桌
乐山被炸
冲破那寂静
谈成都的树木
独善与兼善
我的侄儿
胡愈之先生的长处
木刻
我坐了木船
桡夫子
开明书店二十周年
“生活教育”——怀念陶行知先生
牛
夏丐尊先生
佩弦的死讯
回忆瞿秋白先生
纪念杨贤江先生
从西安到兰州
游临潼
在西安看的戏
附录:叶圣陶生平简编
《叶圣陶青少年文库:我坐了木船(散文卷 叶圣陶诞辰120周年纪念版)》:
几种赠品 两个月前,接到厦门寄来的一封信。拆开来看,是不相识的广洽和尚写的,附带赠给我一张弘一法师最近的相片。信上说我曾经写过那篇《两法师》,一定乐于得到弘一法师的相片。料知人家欢喜什么,就让人家享有那种欢喜,遥远的阻隔不管,彼此还没相识也不管,这种情谊是非常可感的。我立刻写信回答广洽和尚:说是谢,太浮俗了,我表示了永远感激的意思。
相片是六寸的,并非“艺术照相”,布局也平常,跟身旁放着茶几,茶几上供着花盆茶盅的那些相片差不多。寺院的石墙作为背景,正受阳光,显得很亮;靠左一个石库门,门开着,画面就有了乌黑的长方形。地上铺着石板,平、干净。近墙种一棵树,比石库门高一点儿,平行脉叶很阔大,不知道是什么;根旁用低低的石栏围成四方形,栏内透出些兰草似的东西。一张半桌放在树前面,铺着桌布;陈设的是两叠经典,一个装着画佛的镜框子,还有一个花瓶,瓶里插着菊科的小花。这真所谓一副拍照的架子。依弘一法师的艺术眼光看来,也许会嫌太呆板了。然而他对不论什么都欢喜满足,人家给他这样布置了请他坐下来的时候,他大概连连地说“好的,好的”吧。他端坐在半桌的左边,披着袈裟,褶痕很明显;右手露出在袖外,拈着佛珠;脚上还是穿着行脚僧的那种布缕纽成的鞋。他现在不留胡须了,嘴略微右歪,眼睛细小,两条眉毛距离得很远;比较前几年,他显得老了,可是他的微笑里透露出更多的慈祥。相片上题着“甲戌九月居晋水兰若造”十个字,是他的亲笔;照相师给印在前方垂下来的桌布上,颇难看。然而,我想,他看见的时候,大概也是连连地说“好的,好的”吧。
收到了照片以后不多几天,弘一法师托人带来两个瓷碟子,送给丐尊先生跟我,郑重地封裹着,一张纸里面又是一张纸。纸面写上嘱咐的话,请带来的人不要重压。贴着碟子有个字条子: 泉州土产瓷碟两个,绘画美丽,堪与和兰瓷媲美,以奉丐尊圣陶二居士清赏。
一音 书法极随便,不像他写经语佛号的字幅那样谨严,然而没有一笔败笔,通体秀美可爱。
瓷碟子的直径大约三寸,土质并不怎样好,涂上了釉,白里泛点儿青,跟上海缸甏店里出卖的最便宜的碗碟差不多。中心画着折枝;三簇叶子像竹叶,另外几簇却又像蔷薇;花三朵,都只有阔大的五六瓣,说不来像什么;一只鸟把半朵花掩没了,全身轮廓作半月形,翅膀跟脚都没有画。叶子着的淡绿;花跟鸟头,淡朱;鸟身和鸟眼是几乎辨不清的淡黄。从笔姿跟着色看,很像小学生的美术课成绩。和兰瓷是怎样的,我没有见过;只觉得这碟子比那些金边的、画着工细的山水人物的可爱。可爱在哪里,贪图省力的回答自然只消说“古拙”二字;要说得精到些,恐怕还有旁的道理呢。
前面说起照片,现在再来记述一张照片。贺昌群先生游罢华山,寄给我一张十二寸的放大片。前几年他在上海,亲手照的相我见过好些,这一张该是他的“得意之作”了。
这一张是直幅,左边峭壁,右边白云,把画面斜分成两半。一条栈道从左下角伸出来,那是在山壁上凿成的仅能通过一个人的窄路;靠右歪斜地立着木栏杆,有几个人扶着木栏杆向上走。路一转往左,就只见深黑的一道裂缝;直到将近左上角,给略微突出的石壁遮没了。后面的石壁有三四处极大的凹陷,都深黑,使人想那些也许是古怪的洞穴。所有的石壁完全赤裸裸的,只后面的石壁的上部挺立着一丛柏树:枝条横生,疏疏落落地点缀着细叶,类似“国画”的笔法。右边半幅白云微微显出浓淡;右上角还有两搭极淡的山顶,这就不嫌寂寞,勾引人悠远的想象——这里叫作长空栈,是华山有名的险峻处所。
最近接到金叶女士封寄的两颗红豆。附信大意说,家乡寄来一些红豆,同学看见了,一抢而光。这两颗还是偷偷地藏起来的,因为好玩,就寄给我。过一些时,还要变得鲜艳呢。从小读“红豆生南国”的诗,就知道“红豆”这个名称,可是没有见过实物。现在金叶女士使我长些见识,自然欢喜。
红豆作扁荷包形,跟大豆蚕豆绝不相像。皮朱红色,光泽;每面有不规则形的几搭略微显得淡些。一条洁白的脐生在荷包开口的部分,像小孩的指甲。红豆向来被称为树,而有这生在荚内的果实,大概是紫藤一般的藤本。豆粒很坚硬,听说可以久藏。如果拿来镶戒指,倒是别有意趣的。
这里记述了近来得到的几种赠品。比起名画跟古董来,这些东西尤其可贵,因为这些东西浸渍着深厚的情谊。
(1935年2月15日发表) 原题为《最近得到的几种赠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