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知名公共行政学家张康之教授领衔主编的《公共行政学》一书,系“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本书立足于全球化、后工业化的历史背景,吸纳了公共行政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前沿性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在对公共行政体系、公共行政活动的内容、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等进行平面分析和描述的同时,本书注重引入历史的向度,为读者提供分析与思考问题的多维视角和立体画面。在介绍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的一般性知识的同时,注重启发读者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科学认识。
本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教材。在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百余年发展成就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度汲取的基础上,全书总结了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在中西理论的对话与碰撞中提炼出了关于公共行政活动与过程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从而为读者理解公共行政知识提供了一条完整的理论线索。
本书适合作为高校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及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党政机关干部系统学习公共行政学知识、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参考书。
中国话语:总结了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如以统治行政、管理行政和服务行政来归纳行政模式的历史演进。时代精神:将国内外公共行政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吸纳进来,如网络治理理论、合作治理理论等。中西合璧:对公共行政学百余年发展成就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深度汲取,通过中西理论的对话与碰撞构建公共行政活动与过程的整合性分析框架。
张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公共行政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专长为行政伦理学和组织理论。出版《任务型组织研究》、《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一般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伦理学教程》、《公共管理伦理学》等学术专著和教材2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1999)、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1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2010、2014)、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第二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和二等奖(2015)等诸多学术奖励。
张乾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行政理论。出版独著《公共行政的非正典化》,合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目录
第1章导论
1.1 公共行政学概述
1.2 行政模式的历史演进
1.3 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2章公共行政体系
2.1 行政体系的结构
2.2 行政体系中的组织
2.3 行政体系中的权力
2.4 行政体系中的人员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3章公务员制度及其发展
3.1 公务员制度
3.2 公务员制度发展的三种路径
3.3 公职伦理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4章政府职能
4.1 政府职能的一般知识
4.2 管理型政府职能模式的演进
4.3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5章公共行政的行动
5.1 基于公共政策的治理
5.2 行政决策
5.3 行政执行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6章公共行政的约束
6.1 政府预算
6.2 公共行政中的法律及法治
6.3 行政监督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7章政府绩效管理
7.1 政府绩效管理概述
7.2 政府绩效评估
7.3 政府绩效管理实践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8章政府公共关系
8.1 政府公共关系概论
8.2 政府的常规公共关系活动
8.3 走向开放政府的改革实践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9章公共危机管理
9.1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
9.2 公共危机管理过程
9.3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电子政务与虚拟政府
10.1 电子政务的兴起
10.2 电子政务与治理变革
10.3 虚拟政府的出现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行政改革的实践
11.1 行政改革概述
11.2 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
1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改革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12章公共行政(学)的新理论
12.1 民主行政理论
12.2 网络治理理论
12.3 反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
12.4 合作治理理论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前言
《公共行政学》通过南京大学申报并获批立项,成为“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我们把这本教材的编写视为一次挑战,希望把这门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吸收进来,力求为学生提供一本知识体系较为完整、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并具有可读性的教材。
本书的编写由张乾友主持,我与乾友一起拟定了提纲,然后由他去组织编写并由他对全书进行统稿,我最后做了定稿的工作。参加这次编写的作者主要有:第1章,张乾友;第2章,李圣鑫;第3章,毕瑞峰;第4、7章,郑家昊;第5章,向玉琼;第6章,孟薇;第8、11章,陈芳;第9章,张丽珍;第10章101、102,吴玉霞,103,张乾友、周军;第12章121、122、124,杨华锋,123,张乾友。
改革开放后,行政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各门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科学,这是由实践需要决定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基本上是在政府领导下进行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几乎所有问题,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都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整个社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还原为行政过程。而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是与政府自身的改革同步的,自1982年起,中国政府就处在一个不断地对自身加以调整的过程中,在这一持续的和不间断的改革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已经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模式。对于这些,我们都希望能够在这本教材中加以反映。
一本教材不应是知识拼盘,而是需要贯穿一个完整的理论线索。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可以让我们编写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行政学发展百多年的西方成就的汲取,但是,我们不满足于对既有的知识做出简单的罗列和介绍,而是将这些知识安排在我们所给予的理论框架中。这可以说是我们这本教材的特色所在。我一直认为,编写教材是难度很大的工程,虽然我们有着提供一部完美教材的追求,但不可能做到,唯有在一次又一次的修订中得以提高。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给予批评,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
张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