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三十年:1978-2008:基于政策语境视角
定 价:48 元
- 作者:彭彩霞 著
- 出版时间:2015/12/1
- ISBN:9787516162439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32.3
- 页码:22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彭彩霞作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三十年( 1978-2008基于政策语境视角)》课程政策代表一个国家有关课程的官方话语,它既以复杂的方式编码,就需以复杂的方式解码。也就是说,要达成对课程政策文本的深度阅读与理解,就不能脱离、游离语境,而必须将其回归和复原至多元语境之中。这种多元语境的依次展开则构成本书行进的路径。本书借鉴国外的政策语境分析框架,从历史语境、社会语境、相关政策语境、生产语境、国际语境等维度切入,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文本进行了细密的分析。
第一编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总体演进(1978—2008)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一 亟待关注的课程政策领域
二 课程改革与课程政策问题为学术兴趣所在
三 国外学者研究视角的启发
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是课程与课程研究发展的典型时期
第二节 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研究述评
一 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研究的回顾与省思
二 当代西方课程政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路径与方法
一 研究意义
二 概念的诠释
三 研究路径与方法
第二章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总体演进(1978-2008)
第一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之核心话语的变迁
一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历史分期
二 各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文本概览
三 主要视角: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之核心话语的变迁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课程政策的总体演进轨迹
一 课程目标
二 课程结构
三 课程管理
四 课程实施
五 课程评价
第二编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多元语境(1978_2008)
第三章 作为我国课程现代化时间链条中的一环——历史语境的在场
第一节 在时间之流中理解课程改革
第二节 20世纪初课程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一 壬寅癸卯学制时期的课程改革
二 1909年始实行的中学文实分科
三 壬戌学制时期的课程改革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课程政策的变革
一 1950—1956年的课程改革
二 1957—1965年的课程改革
第四节 前期“历史遗绪”与改革开放后的课程政策
一 对于课程的社会发展功能的注重
二 重视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德育课程以及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
三 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分科课程体系
四 国际视野下的本土观照不足
第四章 作为对广泛的社会变革的回应——社会语境的考察
第一节 经济语境下的课程政策
一 经济能力和发展水平对课程政策的制约
二 经济发展对于课程政策的要求
第二节 政治语境下的课程政策
一 第一阶段(1978—1985)
二 第二阶段(1986—1997)
三 第三阶段(1998—2008)
第三节 文化语境下的课程政策
一 第一阶段(1978—1985)
二 第二阶段(1986—1997)
三 第三阶段(1998—2008)
第五章 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相关政策语境的构建
第一节 教育的元政策和基本政策的引领
一 义务教育政策的推动
二 素质教育政策的引领
第二节 其他相关政策的推动
一 第一阶段(1978—1985)
二 第二阶段(1986—1997)
三 第三阶段(1998—2008)
第六章 作为制定过程的产物——生产语境的剖析
第一节 课程政策与其制定程序和主体的关联分析
一 个案1:《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的制定(1989—1990)
二 个案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制定(1996—2001)
三 个案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制定(2001—2003)
四 基于课程政策个案的关联分析
第二节 利益的博弈:课程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论争与妥协
一 案例l:“退学分”
二 案例2:“零选择”
第七章 作为世界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国际语境的审视
第一节 国际课程政策变革的主流话语
一 课程目标:“全人发展”与“个性发展”
二 课程结构:“综合”
三 课程管理:“分权”(权力的共享)
四 课程实施:“学习方式”
五 课程评价:“发展性评价”“质性评价”
第二节 国际课程发展潮流下我国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一 对国际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课程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二 我国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第三编 总结与省思
第八章 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语境的多元与复杂
第一节 总结: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多元语境
一 课程政策在历史的承继与超越中发展
二 社会变革构成课程政策演变的重要动力
三 课程政策在相关教育政策的引领下前行
四 制定过程直接塑造了课程政策的特点
五 世界课程发展潮流成为我国课程政策变革的重要外在刺激
第二节 仍欲补充的几个方面
一 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构成课程政策不断调整的重要动力源泉
二 学术批判、反思与论争是课程政策变革的重要舆论动力
三 课程实验为课程政策的变革发挥了先导性作用
第四编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