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过程,必然要伴随着一些苦痛,这是高大 和健壮的前奏,在这个过程中,或者经历过一些挫折 ,或者百转千回,又或者惊心动魄,但我们要学着与 痛苦共舞,这样我们才能看清造成痛苦的本质,明白 内在真相。
《在痛苦深处微笑在艰难的世 界里尽力而为》教会读者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挫 折,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并尽自己的努 力去改变现状,从中磨砺自己坚强的意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自然法则要 求一切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现实是残酷无情的!自 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不知多少生物因为不能适应环 境变化而被淘汰出局,乃至灭绝。而那些生存下来的 ,关键就在于它们学会了生存,学会了适应新的环境 ,有了一套生存的本领,才有了生命的繁衍不息。
谁都知道,深海里氧气稀薄,为了生存,很多海 洋动物不得不根据深海环境来进化自己:它们尽量减 少活动或者干脆不动,长期蛰伏在一处,以减少身体 对氧气的需求,所以尽管深海里环境恶劣,但还是有 不少动物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近年来,美国海洋生物研究人员发现,在南加州 海域,深海动物的数量及种类正在逐渐减少。难道是 深海之中出现了什么巨变?还是有什么庞大的物种正 在吞噬着深海中的生命?海洋生物学家克雷格·麦克 莱恩博士在经过细致的科学研究以后给出了一个令人 大跌眼镜的答案,深海动物渐渐减少的原因,竟然是 因为氧气的增多! 在南加州海域,人们为了改善深海动物的生存环 境,大量种植了一种造氧量是普通海藻10HD倍的含氧 海藻,没想到好心却办了坏事。
按理说,增加海水含氧量对海洋动物来说应该是 一件有益的事情,但长久以来,这些深海生物已经适 应了缺氧环境,这时突然有大量氧气注入,便容易发 生氧气中毒。避免氧气中毒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马 上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改静态为动态。只有不停地 游动,才能够加速呼吸,让过量的氧气排出体外,这 样,过量的氧气不但对它们构成不了威胁,反而会让 它们更加具有活力。
所以,生活在深海中的动物很快就分为两种:一 种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惰性而变得无所适从,逐渐死 去、消亡;而另一种一改往日的“懒散”,快速行动 起来,因为适应了由大量氧气注入的新环境而变得“ 如鱼得水”。
克雷格·麦克莱恩博士后得出结论:不是氧气 害了那些深海动物,而是它们自己的惰性使然。
变以应生,不变则亡。要生存者,必定要适应环 境,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为了能适应环境,能够采 取的好方法,便是改变自己。改变是相对的,但却 是永恒的。改变的途径虽然有多种,但结果无非两种 :一类生存,一类死亡。能生存者,为适者。
人类生存的过程,也是在进行各类不同方式改变 的过程,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才能向前,反之则被 淘汰。
当年孔子到吕梁山游览,那里有一道几十丈高的 瀑布,飞流直下,溅起水花无数,甲鱼、鳄鱼以及鱼 类都不能游动。却见一个男子处于水中。孔子以为他 要寻短见,忙叫弟子沿着水流去救他,他却在水中游 了几百步,然后登上岸来,披散着头发,唱着歌,在 河堤上漫步。
孔子赶上去问他:“先前我看你在水里,以为你 有什么事情想不开要寻死,便让学生去救你。你却在 这鱼都不能游的水中穿梭自如,我还以为你是水怪呢 。请问先生,你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那入回答:“我起步于原来本质,成长于习性, 成功于命运。水回旋,我跟着回旋进入水中;水涌出 ,我跟着涌出于水面。顺应水的活动,不自作主张。
这就是我能在这里游泳的缘故。” 孔子不解,继续问:“什么叫作起步于原来本质 ,成长于习性,成功于命运?” 那人告诉孔子:“我出生于陆地,安于陆地,这 便是原来本质;从小到大都与水为伴,便安于水,这 就是习性;不知道为什么却自然能够这样,这是命运 。” 适者生存,这是自然法则,也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妄想让整个世界都来适应自己,这便是痛苦所在, 是很幼稚的举动,是一种不明智的愚行。
那人明白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自 己,所以,他成功了。这是一种智慧。
世界的发展脚步在无声无息之中不断变化,而世 间万物的变化也从未停止。我们不可能去改变世界, 但却可以逐步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这风云变幻的社 会,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让自己 更好地生存。
【总结与领悟】 人要想被现在所处的世界所接受,就必须努力去 适应这个世界,即使这会令你很痛苦,但你并没有其 他选择。当一个人无法适应周遭的环境时,那么,失 败与毁灭一定会常伴他的左右;反之,才能获得人生 的成功。一句话,适者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