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统照是卓有成就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丰硕成果,充实了新文学的宝库,他一生著述甚多,作品多以探泔人生问题为主:他的作品既有描写青年男女苦闷,表现“美”和“爱”的主观抒情思想,也有反映F-层人民不幸生活,其有明显现实主义的倾向。
诗歌
蛛丝
紫藤花下
急雨
河岸
海的余光
微雨中的山游
童时的游踪
少年的梦
夜静了
小诗
夜行
上海战歌
归去
花影
灯下
小的伴侣
峭寒
独木舟
中夏
迎 春(一九五四年)
风雪
对月
春雨怀人
雪后闲步
青岛即景
秋夜
夜雨感赋
漫成
江南
海上望晚霞
秋夜杂感
北 国
雪莱墓上
又一年了
星空下
初夏的朝雾
江南天阔
夜风掠过
正是江南好风景
又一度听见秋虫
湖心
晨游
夜泛平湖秋月
明湖夜游
夜归
绿海(纪柳峰之游)
山中月夜
夜声
芦之湖中
夜行道中
这时代
铁匠铺中
南北二诗
几度
晨光(罗塞耳)
觉与语(骚尔莱)
爱(桑司台尔)
……
散文
文论
小说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山东诸城人,现代作家。他是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是新文化运动先驱,他以自己创作实践和丰硕成果,充实了新文学宝库。他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诗集《鹊华小集》、文学评论集《炉边文谈》等。
王统照7岁丧父,早年母亲对他有着很大影响。1913年,他赴济南考入山东省立第1中学。由于他文章写得好,在学校小有名气。1918年夏,他到北京考取了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在此他广泛接触了英国和其它国家的一些文学名著,从西方文学里吸收了大量营养,渐渐滋生了他改革中国旧文学的思想萌芽,并成为学报编辑。
“五四”运动时,王统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不久,他同一些进步青年创办了《曙光》月刊,宣传新思想,介绍新文化,并结识了许多文化名人。1921年1月,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了新文化运动史上第1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此后,王统照把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热情倾注在作品中,发表了不少短篇小说和新诗。
1922年7月,王统照从中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25年1月,他出版部诗集《童心》,收录他1918至1924年间写的诗歌90首。1926年7月,他因母病辞职,从北京回归故里,先后在青岛任教。1931年3月,他应邀到吉林任教。当时他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写了报告文学集《北国之春》,描述了东北人民在敌人铁蹄践踏下的痛苦生活。
1933年9月,王统照代表作、新文化运动中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山雨》出版,继而出版诗集《这时代》。《山雨》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和评论家好评,作家吴伯箫说它和茅盾代表作《子夜》,一写农村破产,一写城市民族资产阶级败落,犹如“双峰并峙”。
1934年初,王统照离开青岛返回故里变卖田产,自费旅欧,并作诗《九月风》歌颂波兰人民自由独立运动,还创作《欧游散记》等。
1935年春,王统照旅欧回国,在青岛与许多作家创办了《避暑录话》周刊。该刊发表的一篇篇短小犀利文章,给反动派以沉重打击。1936年7月,他去上海出任大型期刊《文学》杂志主编,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同年10月,他在上海积极参加了文艺界爱国救亡和争取言论自由的民主运动,还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年,王统照出版散文集《青纱帐》、诗集《夜行集》及长篇小说《春花》等。1937年6月,他编辑出版了《王统照短篇小说集》。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王统照一家迁往上海。日寇占领青岛后,他撰写了大量抗战诗文,发表了《上海战歌》等诗。1937年末,上海沦陷。他坚持留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成为为数不多的留下来坚持斗争的作家之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王统照举家返回青岛。抗战胜利后,他任《民言报》副刊主编。1946年8月任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47年.他积极组织和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他也因此被解聘。同年,出版小说集《银龙集》。
1947年,王统照为抗议当局暗杀闻一多和镇压学生运动,愤然辞职,他并写出诗文多表达对黑暗时局的愤懑和渴望光明的心声。
新中国成立后,王统照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省文化局局长,民盟济南委员会主任等。他抱病勤恳工作之余,出版了文艺随笔集《炉边文谈》、诗歌《鹊华小集》和《王统照短篇小说选》等。1957年病逝于济南。
王统照的文学生涯,诚如诗人臧克家所说,“他是新文学运动以来,以创作实践来充实新文学宝库*勤奋*努力的作家之一”,他“是人民*忠实的代表人物”,他“爱新社会,爱得这么真挚,只顾工作,不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