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懋元高等教育论述精要(中国教育学家经典论要丛书)
定 价:36 元
- 作者:潘懋元刘丽建魏晓艳
- 出版时间:2015/6/1
- ISBN:9787533465520
- 出 版 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49.2
- 页码:230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32开
本书精选了潘懋元先生有关高等教育的著作与论文,这些著作的出版,论文的发表,前后达半个多世纪。具体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原理、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学科视角、高等教育宏观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微观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反思五部分。潘先生的思想精髓对于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原理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一)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二)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别形成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的主要区别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性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有关概念的辨析——第三级教育、中学后教育、大学教育学科与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科目高等教育的结构高等教育学的定位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规律——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的关系教育规律同教育工作方针、教育目的的关系教育规律与教育实践的矛盾关系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论高等教育的主体功能与社会功能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高等教育应当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的社会属性——兼论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制约近现代高等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思想——兼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学术性与职业性: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视角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作为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多学科观点与方法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如何理解高校“去行政化”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主动适应”与“被动适应”发挥大学中心作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关于教育产业关于教育产权 文化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宏观问题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改革问题关于高等教育地方化问题的探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的思考与对策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可行性分析关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预测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改革: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如何看待教育发展中数量、结构与质量的关系为什么高等教育只能减缓增量而不能停止扩招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真实下降和虚假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精英教育阶段和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标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大众化进程的规模速度问题大众化教育资金投入问题大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问题大众化毕业生就业问题高等学校如何合理分类普通高校的分类特色是高校形象的重要标志高校的定位与特色关于本科教育关于研究生教育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的若干特征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高校的依据地方高校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如何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高等学校特色办学独立学院的前景预测关于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的构想高职应该建成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国际比较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民办高校投资办学的公益性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继续教育的未来展望国际论坛与国际话语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高等教育微观问题研究什么是合理的科类——专业结构关于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特征大学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异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的特点教学与生产劳动的矛盾及解决矛盾的基本原则产学研三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产学研结合的时代性产学研的矛盾统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若干原则关于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的设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间接经验与理论的区别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教学改革是核心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高等学校教学要突出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高等学校教学要注重科学研究高等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一)
\\t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主要在“智育”(或称“知能教育”)方面,它是建立在普通中学知能教育基础上的高等专业教育,其特点就在于“高”与“专”。作为教育这一上层建筑之一的高等教育,也就是以其“高”与“专”为经济基础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
\\t1.高等教育在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上的特点
\\t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部门,需要各种专门人才,为了满足这种需要,高等学校在“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总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还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的需要,制订自己特殊的专业培养目标,以造就千百万又红又专的各种专门人才。大学生应该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但其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决不能像“四人帮”所说的“与普通工人农民划等号”,抹杀专业特点,否定社会分工,无视各部门所需要的专门人才。高等学校设置专业,应该与各部门“对口”。专业范围,必须有一定的适应性;学习内容,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高等学校在院系之下分设专业,体现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优越性,体现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适应社会分工与科技发展的历史发展规律。但是,如果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来指导专业设置,像“四人帮”那样,借口批判“通才教育”,反对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片面强调“要什么,学什么”,或“干什么,学什么”,搞“三来三去”,把专业教育完全变成“职业培训”,事情就会走向反面,既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分工,更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设置专业与制订培养目标的原则,显然是普通教育学所不涉及的问题,它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内容。
\\t2.高等教育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上与普通教育的不同
\\t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与专业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各专业制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显然比普通中小学复杂得多。普通中小学只有一个或几个教学计划、十几门课程、几十本教材,而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数以百计,课程、教材数以千计,在教学计划中,必须正确处理一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关系,教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课堂教学与生产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的关系。在教学大纲与教材中,必须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基础理论与科学技术最新成就等关系,以及科学体系与学科系统性的关系、学科系统性与专业针对性的关系。所有这些,有的是普通教育学所不涉及的,有的是普通教育学并不详究的问题,必须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借以指导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
\\t3.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上,高等教育的特点也很突出
\\t普通中小学课程门类少,而且都是基础知识、技能,分科教学法比较单纯;高等学校课程门类多,教材内容千差万别,教学形式多样化,与三大革命斗争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不但分科教学法复杂,一般教学法理论也不是普通教育学所能概括的。例如,高等学校的课堂讲授与中学上课不同,教师可以只重点突出地说明某些主要的重点与难点,讲授时所没有阐明的教材内容应由学生通过利用参考书自学来掌握,中学则必须向学生讲解清楚全部教材的基本内容;中学一般只讲述本门学科已经确定的科学成就,而大学的讲授却还要阐述科学的发生、发展以及研究方法,引导同学深入探讨问题,对于争论未决的学术问题也应当适当地告诉学生并予以评价。又如: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法,与中学的实验教学法大不相同。低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