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人称闯王、李闯。明末农民军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一、腐朽统治 民不聊生
二、少年壮志 拜师学艺
三、受尽欺凌 逆境而起
四、艰苦磨炼 崭露头角
五、百姓困苦 揭竿而起
六、官军围剿 同伴牺牲
七、遭遇强敌 损失惨重
八、东山再起 势如破竹
九、建制称王 建元永昌
十、明朝灭亡 清军来犯
十一、英雄末路 命丧湖北
李自成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也就是1606年。万历朝是大明王朝的封建统治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万历朝后期,万历皇帝每天呆在深宫之中,声称有病,居然二十多年不见朝臣,不管朝政,醉生梦死地过着极其糜烂的生活。不仅如此,他还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维持自己和王孙子弟们的奢华生活,先后派遣大批的宦官到各地收税,对百姓进行敲骨吸髓式的搜刮。这种昏庸的做法连他的大臣也看不惯了,提出警告说:“皇帝怎么能只想要自己的黄金高过北斗星,却不让普通百姓有一斗米的储蓄呢!皇帝想要自己的子孙能够统治千年万年,却让百姓们朝不保夕。我们回头看看以往的历史,朝廷做到这种地步,国家走到这步田地,天下必乱。”
万历中期之后,社会更加腐败,明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愈加激烈。明熹宗在位的时候,大权实际上已完全掌握在大太监魏忠贤的手中。魏忠贤掌握着特务机构“东厂”,可以任意逮捕人,任意廷杖大臣,任意把反对他们的人推进监狱定罪处死。东厂的爪牙们见谁家中富有,就诬陷谁为盗贼,先对人进行严刑拷问,给无辜的人安上罪名,随后再瓜连蔓引,把更多无辜的人投进监狱。京城内外,布满了东厂的密探,百姓一句不慎,就有被割舌、砍头、剥皮的危险。
朝中无耻的官僚见魏忠贤气焰熏天,便千方百计地巴结逢迎。魏忠贤的家族亲戚,全都占据着国家的要职,高官厚禄。甚至还没学会走路的婴儿也被封侯、封伯。在这种情况下,明末的统治已经达到了腐朽黑暗的顶点。
面对着魏忠贤等人气焰熏天、飞扬跋扈的现状,有识的知识分子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向皇帝谏言。其中的代表就是“东林党”,东林党人陆续给皇帝上书,可惜魏忠贤等人的势力早已壮大,正所谓树大根深,不可撼动。东林党人失败后,阉党的势力盛极一时,宰相六部都得顺着魏忠贤的意思办事,这造成了我国自汉唐宋以来空前酷烈的宦官专权的局面。
明熹宗死后,朱由检即位,他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时,为了巩固皇位,消除隐患,虽然对魏忠贤的人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手段,为过去的东林党人昭雪过冤狱,但是在政治上并没有多大起色。明朝崩溃的趋势,已如江河日下,无法挽回。
崇祯在位时,水灾、旱灾、蝗灾,年年不断,饥荒、疾病遍布全国,尤其以陕西、山西、河南最为严重。据一位目睹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灾区惨象的人讲:延安府大旱,许多人吃山里的野草度日,野草吃尽了吃树皮,树皮吃尽了就挖观音土吃,不几天就腹胀下坠而死。县城里,弃婴遍地,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就被遗弃,今天被丢掉明天就死掉,后天又再有人丢弃。城外的尸体一个摞着一个,臭气熏天,埋都埋不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被统治者当做粪土的亿万受压迫的农民日益觉醒,不断奋起反抗。万历年间农民起义实际已经拉开了序幕。崇祯时,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范围越来越广,声势越来越大,最后汇集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封建统治也终于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的战火中土崩瓦解。
李自成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1606年9月22日),诞生于陕西米脂县李继迁寨的一间旧窑洞里。
米脂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少雨多风,地势高寒,土地贫瘠,一年四季收获的粮食十分有限。全县的耕地本来就很少,大多数又都被乡官地主们霸占,农民生活异常贫苦,吃顿饱饭都很难。
在陕北米脂县西部,距县城二百里左右有个偏僻的小山村,名叫李继迁寨,只有十多个窑洞。这里就是明末农民革命的杰出领袖李自成的故乡。
李继迁寨有百十户人家,已有几百年历史。自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即有人来此定居。居民大多数为李姓,寨主李继迁是远近闻名的秀才,占有黄土沙田几千亩,只靠种田为生。这里的土地贫瘠,即使风调雨顺每亩田也只收几斗粮食。倘若遇到旱涝或蝗灾,几乎是颗粒不收。人们纷纷出外逃荒要饭。李继迁在世时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日子过得还算可以,等到他去世后,他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都不务正业,不过数十年就将家产耗尽,都变成了穷光蛋,难以维持生计。遇到灾年不得不靠吃草根树皮过活。
后来,李继迁的后代只剩下一两家,而好多李姓都是外来户,李继迁寨只是徒有其名罢了。在外来李姓中有一个人名叫李守忠,他虽不是李继迁的本家,但有点远亲关系。他的祖先自洪武年问迁来这个村寨后,世世代代以种田为生。曾祖父为他们置下几亩黄土沙田,每年种小米、玉米或地瓜,深耕细作多施农家粪肥,秋后可以打下几石粮食,尚可以维持生活。到了李守忠爷爷那一代仍继承父业,虽然拼命劳作可是年成总是不好,不是旱灾就是涝灾,为了活命不得不把祖先留下的田产变卖。李守忠的父亲也是个勤劳的农民,每年终日不停地干活,很想恢复爷爷的家业,靠种自己的田地过日子。可是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人世,抛下妻子和两个不懂事的男孩——李守忠、李守孝。妻子靠着亲友接济和做些针线活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守忠和守孝为地主放羊放牛当长工,积存下一点钱,又买下几亩田,李家的日子总算有所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