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入是促成技术创新向新兴产业演化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科技公共投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性有待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青年专著丛书:科技公共投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性研究》从技术创新与公共政策评价相结合的角度,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案例,综合研究科技公共投入促成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性,提出相关的理论依据、支持方式和评价指标,并针对当前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科技公共投入的组织方式、支持阶段、创新路径、产业规制等政策选择。
段小华,1973年出生,四川广安人,管理学博士。就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领域包括科技政策、产业技术与创新管理。主持或参与4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专著9部,译著1部。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科技公共投入政策有效性的必要性
三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内涵
一 科技公共投入相关概念
二 新兴产业相关概念
三 有效性的概念和内涵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技术创新、新兴产业与政府干预文献述评
第一节 技术创新经济学
一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理论
二 技术进步与经济周期
三 演化经济学与产业技术创新
第二节 政府干预与产业政策
一 政府干预的制度因素及经济学解释
二 政府干预对技术进步的作用
三 政府干预产业技术创新的常用方式
第三节 若干国家的产业技术政策
一 强干预国家的产业技术政策
二 中等干预国家的产业技术政策
三 弱干预国家的产业技术政策
四 小结:产业技术政策的国家制度特征
第四节 新兴产业的特征、影响因素及政策需求
一 新兴产业的特征
二 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 新兴产业的技术类型与政策选择
四 产业结构调整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
第五节 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与公共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一 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二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三 公共政策的有效性评价
第三章 科技公共投入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研究假设
第二节 产业技术创新对科技公共投入的政策需求
一 学科交叉和知识的外溢性对共性技术的研发提出了需求
……
第四章 各国政府支持新兴产业的案例与模式
第五章 科技公共投入支持新兴产业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第六章 我国科技计划支持新兴产业的有效性研究:以863计划为例
第七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投人方式与政策进展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一)以科技创新促成新兴产业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当前,科学技术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学科交叉融合,重大前沿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如纳米尺度下物质世界奇异性质的发现,新奇量子现象的发现与量子调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量子计算与信息科学的融合;生命科学快速发展,正处于揭示生命现象本质和演化规律的前夜;对太空、海洋和地球深部的认识、预测及其系统开发利用技术,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突破微观、宇宙和时空尺度。能源科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在材料、医药、纺织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突破性技术和新的产业机会,三网融合、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将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伴随开放式创新、模块化创新等新型组织模式,科技创新对产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凸显,科技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结合更为紧密,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总之,科技竞争力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指出:知识和科技是对国家和经济最具安全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也是增强产业、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不懈动力。事实上,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发挥科技的作用,许多大国都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新一轮国家战略。美国2007年通过了《竞争力法案》,对国家竞争力计划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欧盟提出《里斯本战略》,日本提出《“创新25”科技长期战略方针》,英国提出了《创新国家》白皮书。发达国家通过创新战略进一步强化了既有的国家竞争力。因此一个国家要想生成创新能力,就要建立起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知识基础和技术能力,形成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科技动力。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确立了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构想,以此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企业创新能力欠缺,研发投入不足1%,大多数产业的技术水平不高,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的比重较低,盈利能力不高。凶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是摆在我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重要使命,也是市场经济下提升产业技术能力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