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政治学丛书:当代亚洲地区国家政治与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出发,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展开论述。
《同济大学政治学丛书:当代亚洲地区国家政治与经济》适宜作大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专业的基本教材,也可用作就读上述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参考书,同时适合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干部和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在地理学上,广义的亚洲大陆起始于苏伊士运河、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占据整个欧亚大陆块东边五分之四地区,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亚洲之大,甚至难以用一个整体来描述,一般可分为东亚、南亚、中亚和西亚,而国际政治学语境中的亚洲通常是学理上的区域概念,主要包括三大次区域: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其中东北亚、东南亚又可合称为东亚。同时,鉴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东北亚本来就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后中亚各国与东北亚的利益关系日趋紧密,中亚也可以归纳到东北亚的地缘政治范畴中来。因此,本书涉及的对象将限定在上述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
亚洲是世界经济政治的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亚洲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崛起,尤其是过去20多年来,亚洲的经济、军事和外交实力甚至开始超过欧洲,其影响力的增强给予了战略家以充分的空间来研究和想象世界的未来。无论是人口、陆地面积还是综合实力、消费需求,亚洲在全球的地位都举足轻重。
陆伟,1964年1月19日生。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国际文化研究科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现为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政治外交、国际关系史、中国对外关系史的研究。曾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合作编写著作3部。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的崛起与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政治改革
第二节 中国崛起路径的国际评价:“中国模式”的内涵
第三节 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
第二章 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对外战略
第一节 “55年体制”与日本政治的转型
第二节 经济神话与“泡沫经济”
第三节 “普通国家”与冷战后日本对外战略的调整
第三章 朝鲜半岛政治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韩国民主体制的建立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先军政治”下的朝鲜内部局势
第三节 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发展变化
第四章 东北亚地缘安全格局
第一节 朝核危机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摸索
第二节 日美同盟的演变及其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
第三节 东亚地缘安全格局中的台湾问题
第五章 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的现状
第二节 东南亚国家经济的起伏
第六章 东盟在亚太地区的角色和作用
第一节 东盟的外交战略
第二节 东亚区域合作中东盟与主要国家的关系
第三节 东盟区域合作战略中的美国因素
第七章 印度的崛起与南亚地区局势
第一节 南亚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第二节 印度经济的崛起
第三节 印度崛起的战略选择
第八章 中亚国家的出现与地缘角色
第一节 中亚国家的独立与政治经济转型
第二节 冷战后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与大国关系的形成
第三节 中亚五国多边平衡的外交战略与国际性区域合作的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截至2002年,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数量达到220个。其中对涉及关乎本国利益的敏感问题的国际条约的批准尤为引人关注。1997年10月和1998年10月,中国先后签署《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签署最为重要的环境公约——《京都议定书》。1996年中国在响应国际核军控上迈出关键步伐——停止核试验,并随后签署全面核禁试条约及禁止生物武器条约。在与自己利益最为密切的东亚,中国合作参与的姿态更为明显。中国参加了几乎所有重大的区域组织和机制,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东盟“10+3”机制、东亚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中所发表的建议和主张都反映出中国愿意通过国际的地区制度来实现国家利益,实行参与国家的合作共赢。
在与国际制度互动的进程中,中国不断通过认知、学习和反馈,更加了解国际规范,中国的行为也更多地受到国际规范的约束,即使在对于自己没有现实利益的方面也比以往更加注意遵守国际制度的原则和维护自身的国际声誉。这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责任意识的增强,从而使中国不仅不会成为国际秩序的破坏者,相反是地区秩序的重要维护力量,
2.采取忍让克制态度,化解与邻国的领土纠纷
中国拥有14个邻国,还有1.8 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十分复杂的领土边界问题。领土划分和海域归属事关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行为的特征。在该问题的处理上,中国表现得灵活、负责和具有自我约束性。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国采取实际行动解决历史上一度曾经引起中国与邻国之间紧张关系的若干领土争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