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礼仪实务》是活动产业从业者礼仪修养提升的入门读本。旨在为活动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提供较为系统的、实用的礼仪规则、规范和技巧,通过介绍活动礼仪的基本原则、规范和知识技能,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活动礼仪规范,对提高活动产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修订,更新了案例,替换了不合时宜的内容。本教材既可
《大戴礼记》是儒家重要经典,收录了数十篇反映早期儒家思想发展状况的文献,其中的曾子十篇是反映曾子及曾子学派思想的最重要的文献。本书开篇是一篇专论《曾子思想指要》,概述了曾子十篇的相关文献学研究,论述了曾子思想中仁与孝的关系、曾子孝道思想、曾子修身之道思想、曾子的宇宙观等。全书主体译注部分以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为底本,
新年祈福,上巳祭黄帝,清明祭祖,七夕乞巧,中秋团圆,重阳敬老,那么,端午呢?是防疫。以驱邪禳灾为主题的端午节,作为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日,完美地体现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天人和谐观念,既具有民族性,更具有世界性。端午节到底是该祝端午快乐?还是祝端午安康?其实,快乐很重要,安康更重要。本书不仅介绍端午节的风俗、美食、传说、历史、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制度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特征。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其自有礼俗与传承千年的中原礼制产生了剧烈碰撞,而这一点尤其在元朝的国家祭祀制度中得以呈现。因此,研究元代国家祭祀的继承与变通,对于探索元朝蒙汉二元制度之冲突与调和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突破以往研究对于元代国家祭祀体系的认知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读,揭示三礼结集的过程和时间,解析三礼的篇章结构和基本内容,并梳理历代围绕三礼展开的学术研究,探寻三礼学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第二部分是经文选注,对三礼原典进行精读,注解以古注为主,引导学生感悟和理解三礼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场景的瞬时表达。本书别开生面、溯流而上,以岁时年节为主线,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中发现古代中国人的节日民俗生活细节。本书引用古典诗词对联超过300首,配古典绘画作品达35幅。读者可从中真切触摸到某个特定时期的中国风俗民情。
本书涵盖了与我国建交的180多个国家的礼仪礼俗,包括各国基本概况(面积、人口、语言)、会见礼仪、服饰、餐饮、婚俗、禁忌等内容。书的末尾还附录了各建交国与我国的建交时间。因此,这是一本内容十分丰富的礼仪礼俗方面的工具书。它具有语言通俗、描写生动、实用性强、读者覆盖面广等特点。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不同的文化与风
传统村落是“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从2012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贵州省共有724个村落入选。本书将从这些传统村
"本书开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针对现代服务业特点,从岗位出发,形成了10个职业礼仪能力学习模块,包括职业礼仪认知、职业形象塑造、职业仪态规范、职业交往礼仪、职场沟通礼仪、职场通用礼仪、服务礼仪训练、商务礼仪训练、社交礼仪训练以及礼仪活动策划。
《礼学文本的成立、经典化与诠释论集》一书是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学平台和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办的相关学术研讨的成果结集。本次研讨旨在组织礼学研究者,以解释文本构成与意义为宗旨,从礼学文本的成立、经典化与诠释等方面深入探讨相关议题,以推进礼学研究的多维度发展。 本书共收录论文十七篇,所探讨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