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是关于辽宁文化发展的年度性研究报告,也是辽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库型成果,由总报告、文化事业篇、文化产业篇和融合发展篇组成。 2023~2024年,辽宁文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文化事业取得新成就,文化产业焕发新气象,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成果得以显现。与此同时,辽宁文化
德列斯图依墓地是至今仅有的两处完整发掘的匈奴墓地之一,且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另一处完整发掘的伊沃尔加墓地。发掘报告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墓地的考古发现,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材料基础,是匈奴考古的典范之作。《德列斯图依墓地》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墓地的考古发现,包括对各墓群、墓葬单元结构的文字描述及平面图,对每座墓葬结构
《实诚的石城人》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地域文化文集。全书汇集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的作品,文学、艺术家们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对赣江源山水文化、莲乡田园文化、客家古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自己的用心体会转化成情感丰富细腻的文字或图片,将石城的自然和人文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既挖掘了石城的丰富内涵,又
本书通过对网络热词的语义考察,来阐释数智时代网络批评的萌发缘由、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及社会影响。同时将问卷调查及理论研究相结合,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视域,来探究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加持下,网络语言、批评、文化及思政的变化和革新,进而对文学批评、思政教育和文化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增强中国文
本书对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内生动力、话语体系、目标任务、叙事范式以及预警并论述了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思想的理论基础。书中将河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河南奇妙游系列节目作为典型案例,剖析了河南在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中的具体做法与实际成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总结了新媒体语境下讲好中国文化故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4)》以2024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比较典型的工作或重要非遗保护问题为关注中心,对北京非遗在传承与保护、交流与传播、教育与实践、非遗旅游与场景营造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全书分为总报告、北京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北京非遗的数字化、北京非遗与乡村振兴、北京城市副中心
2023年,在政治、经济形势相对平稳的情况下,东盟绝大多数国家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东盟文化发展报告(2024)》全书分为总报告、国别篇和文学专题篇三个部分。总报告高度总结了本年度东盟各国文化发展的特点。国别篇则分别对东盟各国2023年的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文学专题篇聚焦“作家”“作品”和“译介”三个关键词,介绍了越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的边缘省一跃而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一路扮演探索者与引领者的角色。现阶段,广东文化产业迈入由传统速度型粗放发展模式转为质量效益型内涵发展模式的换挡调整期,主要存在高品质文化供给不足、创新力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如何
本书从神道与日本文化相联系的视角剖析神道与日本文化的关系,重点分析神道与日本的政治制度、民间信仰、文学、建筑、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关联性。本书基本内容由前言、正文和终章三部分构成。在前言部分,将对本研究的选题、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论述。正文部分分为五章,重点阐述神道与日本的政治制度、神道与日本的文学艺术、
本书在对世界范围内70多个孔子学院及相关机构进行调查,收集一手数据材料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孔子学院进行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公派教师、中外方院长三大人群进行深度考察,展示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沟通、跨文化领导力形成和运用的过程。下册选取20多所具代表性的孔子学院,描写其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