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运河是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范畴,相关研究见诸文学、地理、历史、经济等学科门类,蔚为大观、渐成显学。本书以江苏省内大运河沿线的八座城市(徐州、宿迁、淮安、扬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为书写对象,兼顾运河城市的“前世”与“今生”,集结江苏省内大运河研究优势力量担纲执笔,对大运河做权威历史叙述。同时,加入当下热
为什么日本皇族没有姓?为什么“藤”姓分布广泛?江户时代的庶民也有姓氏?日本人的姓氏是从哪里来的?古代,日本天皇赐予臣下姓氏,以体现地名、职能、等级;明治维新政府出于征税、征兵的需要,整顿户籍制度,规定全国国民必须有“名”……日本人的姓氏中,包含了地名、阶层、职位制度、家谱等多种多样的要素。本书通过对姓氏出现和变迁进行详
作为世界级艺术史研究大家,福西永为普通读者写下了这部关于葛饰北斋的评传。它既介绍了北斋的生平,也对北斋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而这是本书的重点。本书夹叙夹议,深入浅出,无论是从作者的角度,还是从书写对象的角度来看,本书都可以被称为“大师小书”。此书,本书还搭配了大量罕见的北斋画作。包括导言、北斋的经历(出身、北斋的探索、
本书以英国著名蒙古学家查尔斯·鲍登(CharlesBawden)的蒙古学研究为研究对象,按照鲍登的个人学术发展轨迹追溯其蒙古学研究历程,总结他在蒙古学研究各领域的重要成就,评析他对世界蒙古学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本书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且对查尔斯·鲍登的生平进行了概述。本书从多方面、多角度呈现查尔斯·鲍
本书为成中英教授的学术自传,也是其悠长岁月的积淀。作者把自己的人生分成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也是他实际经历的生活与学习写照:从童年时代在大陆乡居,到青年时代到台湾地区求学,再到进一步走向海外深造、教学。与之相应,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乡里—我的少年时代(1935—1949)、第二部分海岛—我的青年时代(1950-19
本书聚焦于古代马其顿的起源、历史与文化演进,重新审视了这一在希腊史乃至世界史上意义深远的族群国家。作者深入探讨了该地区的土地、语言、信仰、风俗、政制等一系列问题,梳理了马其顿自肇基至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漫长历程。在浓墨重彩的腓力二世与亚历山大大帝篇章之余,马其顿社会中的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也以全景式的面貌鲜活
传统文化来自祖先对生活的体验,原本是活泼泼的,古人觉得有用,于是撰刻成文辞,蛰藏在经典之中。本书试图勾勒出日常生活里人们对传统的无心之感,让文化从古老的典籍中跳跃出来,触碰纷繁多彩的日用俗常,感召当代人的平凡时光。
《梦粱录》二十卷,是南宋人吴自牧撰写的一部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该书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书中妓乐、百戏伎艺、角觝、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陈云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
《刘尚书(秉璋)奏议校证》八卷,附录一卷,长洲朱孔彰编,光绪三十四年江宁刻本,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正文凡202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民生、地方治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全书真实地纪录了刘秉璋任江西、浙江巡抚、四川总督期间在稳定海疆、察吏安民、发展生产、兴办实业、奖励农桑、捐资助赈、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