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共刊近代史料7篇、笔谈文章2篇。《铁如意馆日记》作者毛昶熙系晚清同光之交重要人物,所记多关清朝外交、人事、科举、礼仪、宫廷、人物交游等史实,为仅存的此一时期总理衙门大臣日记,是研究晚清政局与文化的珍贵史料。另外《张之洞、张佩纶中法战争往来电报笺注》收录电文147通;《东游日记》为南洋水师学堂督办黎锦熙1903年初奉
《全球史评论》是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类连续出版物,专门为全球史研究提供交流平台的学术性论文集。我国著名世界史专家齐世荣教授和美国世界史学会前主席、《世界历史杂志》(JournalofWorldHistory)主编、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著名全球史专家杰里·本特利(JerryH.Bentley)教授担
本书深入探讨了近代汉语中的疑难词语,旨在纠正陈说,为汉语史研究增砖添瓦。通过对重要文献中疑难词语的详尽考释,书中不仅揭示了这些词语的演变规律,还深入挖掘其后的丰富文化内涵。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子弟书、内阁大库档案、禅宗典籍、珍稀石刻等,特别关注了其中因时代变迁、方言差异和文献记载模糊而难以理解的词语。本书采用了跨学科的研
刘中玉,1978年5月生,安徽省界首市人。先后获历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2011年转调文化史研究室。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现任历史所副研究员、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形象史学》(原刊名为《形象史学研究》)主编。主要研究兴趣为艺术史与海洋文化
本书以年谱长编的形式,以胡林翼的奏稿、诗文、书札、家书等为基本材料,对胡林翼的生平事迹、言论、行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完整地呈现胡林翼的一生行状、事迹、言论。书稿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原则,将胡林翼置于晚清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下,以史料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分析、描述了胡林翼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封疆大吏,维护封建统治,镇压农民
明治维新以降,近代日本人西渡前往中国留学。1899-1945年间,日本各机构部门共向中国选派近200名学术型留华学生,他们在近代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史、日本侵华史等研究领域均是值得聚焦的重要群体。本书以1899—1945年为跨度,对该群体进行全面探讨,究明其派遣实态、留学实态及其留学结束后的工作实态。同时,对每个派遣机构和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热度持续不减,但是在西班牙,《三国演义》的传播与译介尚处于起步阶段。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三国演义》现有西班牙语译本的翻译、出版模式,从生态类、物质类、历史类、社会类和语言类文化负载词五个层面,结合《三国演义》西译本中的翻译实例归纳总结其翻译策略、文化转换问题,以其在西班牙的传播接受
本书以浙江民间历史档案为考察对象,运用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从民间档案的叙事出发,分析其记忆主体的交往互动,从观念、行为、仪俗等不同层面,以理论阐释与实例论证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浙江民间的共生共存。全书基于丰富的档案素材,呈现浙江民间自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交往互动实况,通过生产合作、通婚收养、生活互助、人情往来
本书系作者博士论文,曾荣获优秀毕业论文。全书致力于对元代现存唱和诗集进行全面的搜集与整理,并对这些诗集的作者、创作背景、编排体例以及流传情况、评介、存佚状态等进行了简要的考述。研究以《全元诗》《全元文》等为基础文献,同时广泛参考了《元史》《元典章》《元朝名臣事略》《元诗选》《元史纪事本末》等相关史传、笔记、政书,通过全
这是一本关于浦东绞圈房的资料性图书,分为“历史渊源”、“建筑特征”、“修缮保护”、“现存实例”、“保护探索”等五个章节,由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编写。浦东绞圈房是上海浦东地区独有的一个文化遗产。它不但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更是浦东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2023年,上海开展了特色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