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29个优良饲草品种,涉及豆科、禾本科、菊科、荨麻科、廖科、十字花科6个科,苜蓿属、胡枝子属、距瓣豆属、柱花草属、孔颖草属、披碱草属、黑麦草属、羊茅属、狼尾草属、高粱属、鸭茅属、偃麦草属、燕麦属、赖草属、薏苡属、摩擦禾属、苎麻属、翅果菊属、荞麦属、萝卜属20个属。以品种申报单位提供素材为主要依据,按照品种特点、
为研究冷诱导转录因子CBF1(C-repeat-binding-factor)基因对我国优良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的抗寒性改良作用,本书以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公农1号”和“猎人河”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冷诱导转录因子CBF1基因转入其中获得了转基因紫花苜蓿植株,PCR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C
种养结合,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被证明是山地丘陵区解决饲草供给,提高草食动物养殖效益的好路子。本书以饲草生产与饲用技术为主题,在介绍饲草生产及草食动物养殖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南方各省适种的优良饲草品种及其生产技术、饲草加工与贮藏技术、饲草利用技术的线索进行编写。全书共介绍饲草三十余种,并介绍了饲草在养牛、养羊、养鹅、养猪中的饲
本书重点介绍了呼伦贝尔草地自然生态情况、天然草地利用现状,人工草地,饲料作物主要种类及品种、生产技术、有害生物种类、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生产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奖项。本书是一本呼伦贝尔草业多年的资料积累,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的专著,可供从事草业科技的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的专业师
《西南区优良饲草基因资源发掘与聚合育种》是四川农业大学饲草遗传育种课题组在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以多年理论研究成果为核心素材合编而成,采用概述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饲草玉米、鸭茅、黑麦草、薏苡等种质资源发掘及聚合育种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新成果。第一部分内容为饲草基因资源发掘创
首次依据非常丰富的资源数量、测试数据和图片较为系统和全面阐述老芒麦植物学分类、地理分布、适宜栽培区域;植物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老芒麦新品种选育生理特性、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栽培需肥特性、栽培技术。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蕴藏着大量的牧草资源。这些牧草资源是我国南方草牧业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为使这些牧草得到充分的研究与利用,编者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并结合对原有材料的系统整理,编写完成了《热带牧草学各论》。《热带牧草学各论》总结了热带牧草的功能作用和生产模式,详细介绍了369种牧草(包括部分品种)的地理
《草业生产实用技术(2018)》共收集草业生产实用技术30项,其中建植管理技术13项、绿色植保技术2项、产品加工技术6项、草种生产技术2项、草畜配套技术6项、统计监测技术1项。对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等机构,以及企业、合作社和农牧民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草牧业和草业生产等工作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一带一路”热带国家牧草共享品种与技术
本书稿从基因层面上揭示羊草抗旱机制,使羊草研究向羊草分子生物学层次发展;本研究将新型解淀粉芽孢杆菌(EZ99)缓释微生物肥首次应用在羊草种植上,成效显著;研究在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内,创建一套羊草育苗、移植、水、肥调控等实用技术体系。本书对于从事人工牧草栽培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科研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