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同学的视角,写实的笔法,通过对20名大学同学的跟踪采访,记录20年家国巨变下个体命运的沧桑变迁。 记录时代,记录青春,记录变化中的社会,为中国的发展留下一个时代样本。
《浙江蚕歌文化研究》收集了遍及浙江蚕乡的实地调研一手资料,也是对即将消逝的浙江蚕歌进行抢救性保护,将散落于民间的视频、音频进行翻译,将零散辑录于地方书籍中的蚕歌进行整理,从文化理论上给予提升。挖掘每一首蚕歌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归纳,从浙江历史悠久的植桑育蚕、蚕农辛勤劳作而生活富足、广为流传的婚嫁礼俗、蚕歌文化保护与传承等
翰林学士政治地位清要,文学才能突出,其独特价值在崇儒右文的宋代尤为凸显。宋孝宗朝更是南宋具有典型意义的时代。范成大、尤袤、张孝祥等皆为诗词名家,学士身份与翰苑经历影响深远;洪适、洪遵、洪迈和周必大是乾淳学士的代表。本书以探究任职翰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为鹄的,文史互证、多维透视:一是总览翰林制度及特定职能定位下的学士文学创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本书正文以毛宗岗评点本存世最早之康熙年刊《四大奇书第一种》(醉耕堂本)为底本,参校乾隆姑苏书业堂刊《四大奇书第一种》(书业堂本)、《贯华堂第一才子书》(贯华堂本)等7种毛批系统版本以及明嘉靖壬午本等其他重要的《三国演义》版本,对异文择善而从,凡人名、地名、职官等据史料考订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原为高教社出版,现经过修订后拟在我社出版,为申报“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二批作准备。作为高校文科教材,本书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小说”门类的主要代表明清小说作品进行分析论述,并非刻板地按照时代顺序,而是依据内容、语言、篇幅将其分为讲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世情、
本书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骑行实践,为孩子提供除了书本知识外的社会探索与感悟成长的机会。书中通过详细记录作者与孩子骑行江南、北上和探行丘陵地区的历程,展现了骑行带来的独特体验和收获。 日记篇细腻描绘了每次骑行的点滴细节,从上海至绍兴的江南水乡,北京的壮阔景象,还有南昌的丘陵风光,每一次骑行都是一次与自然的亲密
本书是由作者在黄浦区委党校和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工作期间发表在书报刊上的文章、获奖作品、一些会议公开交流发言、对亲人的缅怀思念之作和对孩子的叮咛教育家书等整理而成,是作者对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经历的记录和思考。 全书由彩插、序言、目录、正文、后记组成,其中正文分为申城走笔、工作札记、赶考印迹、岁月悠悠、微文心语五个部分
《贾岛集校注》十卷,唐贾岛著,齐文榜校注。贾岛(779—843),字浪仙,唐范阳人,中唐重要作家,苦吟诗人的代表。诗歌内容多写科举碰壁的失意和怨愤、贫苦窘困生活的哀叹、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以及与亲友的唱和。风格清新奇僻,峭直刻深,《沧浪诗话》称之为“贾浪仙体”,在当时和后世都颇具影响。 贾岛集存诗约400首,因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书是知名文史专家程章灿教授以在大学讲堂多年讲授“对联课”的讲义为底稿,重新调整润色,写给大众读者的“对联课”。全书深入浅出
本书是海外华文文学代表性作家吕红的研究资料集。吕红是美华文学的佼佼者,在华人文学圈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是吕红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与呈现,这既是一次有意义的驻足回望和阶段性总结,又为以后吕红研究者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本书以“访谈录”“评论集”二种“批评文体”编排。“访谈录”收录了江少川、王红旗、于文涛、木愉、陈富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