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收集与分析广西近年的大气、水、土壤、噪声、海洋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探讨广西生态环境质量及环境问题,梳理国家和广西现有的生态环境标准,并分析实施这些标准时存在的问题,以构建切合实际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提升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海岸带是陆域和海域生态系统的交界面,是集陆域和海域生态要素为一体的空间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生活关联性强,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空间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评估与管理示范:大鹏半岛案例》针对长期以来海岸带区域在生态环境全要素质量评估、统筹监管方面存在碎片化突出、系统性
本书是为科学评估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固碳效应而进行的初次探索。本书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方法,在综合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土壤普查资料、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大规模野外调查采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具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方法,对工程的固碳量、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估;并且在大量野外观测、实验的基础之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特质。沿黄河而行,从上游直至下游,一场黄河探寻之旅,是寻找黄河历史记忆之旅,是感受黄河流域风土人貌、时代变迁之旅,更是真实体会黄河文化生生不息的酣畅过程。 本书按照黄河上、中、下游分为三辑,对黄河全流域重要城市、关键节点进行了扫描,多点和多侧面展现了黄河流域的历史性变化
本书基于2018~2019年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资源环境基础与承载能力考察研究,从人居环境适宜性到资源环境限制性,建立了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南亚通道地区、中尼廊道及周边地区和重点口岸地区等三个尺度,系统评估了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超载风险,定量揭示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资源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由党和政府总揽全局,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环境保护纲领进行战略调整,为全社会走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发展之路提要钩玄;大众媒介作为环境公共治理的一支社会力量,通过揭示环境污染事件背后的生态价值冲突,凸显产业资本逻辑与生态伦理思想、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思想之间的价值背离现状,从而开启了广阔的环境公共
本书立足于滇池流域的地缘区位和资源优势,明确滇池的地位和作用,从口述史的角度积极探索探讨了滇池流域环境变迁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新路径,主要包括历史时期滇池的环境变迁、围海造田时期的滇池环境变迁、滇池的保护与再开发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本书尝试总结和推广滇池流域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探寻实现高原城市湖泊流域生态文明发展的新
“城市病”由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失调引起,全面认识系统间复杂的耦合互动关系,才能对“城市病”机理进行科学诊断。本书以京津冀特大城市群为案例区,围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分析-病理诊断-风险预估”这一主线开展研究。在梳理和评述“城市病”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研究区的“城市病”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分形
本书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水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与内涵,总结国内外水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以济南市为研究区,构建不同生物指标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以北京市北运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北京市北运河综合健康指数。第四部分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鱼类生物完整性健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