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学者及其学生和合作者对于中国传统科技史研究进路与方法的新探讨,在传统生命文化和传统工艺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科学史中传统与现代、科学观与意识形态、科学的误用三个主题的史学探索。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这部巨著的第六卷第六分册,系由美国科学史家
Theproceedingscontainmorethan30contributionsmadebyresearchershomeandabroadatthe12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HistoryofScienceinChina(ICHSC).Discussedar
中国技术哲学学科的确立是在1982年。科学与技术划界思想的明确提出,技术与科学存在本质性差异的确认。奠定了技术哲学学科在中国的独立地位。《技术哲学引论》以技术哲学中的10个基础问题为起点,响亮地回答了“在技术中是否存在令人信服的哲学问题”.全书论述了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基本问题、技术的基本特点、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丛书含总论和19个学科领域专题报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五卷第五分册,为该卷
内容涵盖数理化天地生农医技各学科,按汉语拼音顺序编排。
全书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篇,科学的源起与大学的出现。这是对科学与大学起源的系统概述。第二篇,基础学科的发展历程。按照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UNESCO)的规定,在学科分类体系中把数学、物理学、化学
数学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基础科学学科之一,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4世纪初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传统数学是当时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中国传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既可用于现今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也对当前的数学研究有某些启迪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根据对原始文献的深刻研究,以重新划分的中国数学发展各阶段为序,试图系统论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