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核查/调查数据,结合全国生态环境遥感野外核查和地面调查结果,并借助气象、水文、环境监测以及统计部门所提供的环境监测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势地平,蓄排水困难,洪涝相互影响,跨省河道多,治理难度大,加上流域内人口密度大、沿淮重污染企业对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引起流域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变化,水环境污染、水生境破坏、水生态失衡问题较突出。而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各类治淮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特别是洪涝防治以及水环境产生
本课题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从遥感数据中提取部分环境因子,并借助气象、水文、环境监测以及统计部门所提供的环境监测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辽河流域生态环境信息基础数据库。从流域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特征、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物排放与防治、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等方面调查分析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分析2000-2010年辽河流域内
本专著是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研究”课题(2008ZX07526-002-01)和“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四级功能分区研究”课题(2012ZX07501002-01)研究基础上归纳提炼相关研究结果,引用了相关研究资料历时十年完成的。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系
本书共分8章,首先综合介绍了流域的自然概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探讨了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因素,并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对比。分析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也分析了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灾害的十年变化。并重点关注松花江流域湿地变化及流域水环境污染潜在风险源识别及评价。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
本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群和重点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十年调查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群和长沙市区两个层面上,调查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及十年变化、环境资源效率及生态环境胁迫变化等,然后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对城市群和重点
本书以武汉城市群为调查评价对象,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数据与技术手段,在区域尺度阐明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建设用地等生态系统的变化,尤其调查与揭示城市群城市建成区在空间的扩展动态、过程与趋势;在城市尺度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分析武汉城市群和武汉市建城区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状况,阐明城市生态系统
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增长极,成渝经济区在近十年来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生着剧烈变化,成渝经济区产业发展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承载力等产生多大的影响,区域生态承载力能否支持目前的产业开发方式,如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使其与区域生态环境、生态承载力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这些都是该区域
国外国家公园一百多年的管理实践已经证明,功能分区是实现国家公园管理目标的核心手段,是其战略与具体运营计划的关键衔接点。基于运筹学中的多准则决策理论与方法,遵循国际管理思路,结合本地实际,《多目标约束下的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功能区划研究》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理目标体系的设定、功能分区方法的设计、分区后的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
本书从流域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物排放与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入手,调查分析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掌握流域生态系统、水资源、水环境的变化规律,揭示海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胁迫特征,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驱动力。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明确海河流域内生态系统、水资源、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