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理论与实践
本书是关于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历程的总结评估和国内外实践经验借鉴的研究性书籍。首先以广东省第一个中长期环保规划的实施评估为脉络,对全省十几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和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剖析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而,立足国际视野、一流水准,全面分析广东在国内外环境经济发展大势中的主要区位,建立模型开展美丽广东建设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一直是世界各国环境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既要从法律、制度的层面完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又要从技术、原理出发,根据危险废物的物质属性明确管理要求,从根本上防控环境风险。本书系统梳理了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分析了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估和全过程智能化可追溯管控的可行性,在此基
本书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由分类到综合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由公里格网到分省、国家,定量揭示老挝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其地域特征,为促进老挝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本书聚焦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流域,以水-碳耦合过程为主题,涵盖气候、地貌、冻土、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等基本要素,侧重介绍黄河上游水系发育和流域地貌演化、不同时间尺度水文气候变化及未来预估、高寒生态系统变化及碳循环、三江源国家公园相关政策等主要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一书通过对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发展历程的描述,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全新要求,系统阐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理论和技术方法,并对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区域环境管理、组织层面环境管理、产品层面环境管理,以及主体功能区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每章的拓展阅读涵盖了环保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保护也成为了全世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我们擘画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蓝图。本书为“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双一流建设”系列成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比较优势研究,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发展的需要,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的需要。生态文明的概念产生和明确于中国,承接了20世纪西方环保运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精华,却又不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对文明与自然的共同繁荣与和谐共赢的追求,是人类文
生态环境自身在空间上的关联性、流动性和不可分割性,以及环境污染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决定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系统性。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逐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促使相关主体共同承担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本书将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相结合,通过宏观统计数据探究不同经济
本书以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在西藏开展的20余年高原生态学研究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对青藏高原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内容涵盖青藏高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