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学会做人”为切入点,结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突出当前大学一年级新生进校后所面临的从中学到大学新环境适应转变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和回答的人生理想、人际交往、学习问题、心理感情问题、“三观”教育、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等矛盾困扰,为大学生进校后,适应新环境、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过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整体理论课”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公共理论必修课。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的一门课程,对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以应用为中心的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一门思想教育与法律修养课。讲授和学习这门课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掌握理论,付诸实践,不断总结,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本书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决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
编者
2016年3月
董华明,讲师,现任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师。2000年9月-2004年6月,就读于湖南理工学院外语专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3月-2009年12月,就读于湘潭大学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进入湖南科技学院,从2004年至今一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研究方向主要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八荣八耻”
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习总书记的青年观:世界与中国的视角》
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各位同学带着家长老师、亲朋好友的祝福与期待和自己的美好憧憬跨进了大学校门,莘莘学子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人生的理想将在这里确立,素质能力将在这里提高,心理情感将在这里日渐成熟,美好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走到了一起,大家既感到好奇和兴奋,又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迅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尽早掌握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走好大学生活的第一步,这是每一个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所面临的第一个人生课题。
第一节大学概述
一、大学的含义
“大学”一词的英文是“university”,源于拉丁文,意为“学者行会”,这种行会是中世纪大学的雏形。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篇第一句话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对大学的解释是“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谓大人之学,也就是当时培养儒家提倡的德贤兼备的君子的高等学府。在我国古代没有小学、中学、大学这样的学制,但仍有类似于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蔡元培先生指出:“吾国历史上本有一种大学,通称太学。最早谓之上庠,谓之辟雍,最后谓之国子监。其用意与今之大学相类。有学生,有教官,有学科,有积分之法,有入学资格,有学位,其组织亦颇似今之大学。然最近时期,所谓国子监者,早已有名无实,故吾国今日之大学,乃直取欧洲大学之制而模仿之,并不自古代太学演化而成也。”梅贻琦认为:“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