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全程经典解读(人教版 二年级)》集中了王崧舟、罗才军、王玉良、朱水平等多位名师的智慧,详细解读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的所有课文,为一线教师提供每篇课文的经典解读。作为一本教师解读用书,里面的解读原理、方法、策略,也适用于其他版本的教材,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富有启发意义。
上册
第一组
探究语言 品味秋天——《秋天的图画》解读/朱水平
有趣的黄山奇石——《黄山奇石》解读/亓明国
一首美妙的科普儿童诗——《植物妈妈有办法》解读/李竹平
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解读/吴小如
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心灵——《山行》解读/朱水平
第二组
纯真的童心,炽热的敬意——《一株紫丁香》解读/朱水平
我选我之后——《我选我》解读/郭初阳
后悔有多深——《一分钟》解读/徐爱枝
这些内容不简单——《难忘的一天》解读/亓明国
第三组
在对比中看《欢庆》——《欢庆》解读/王玉良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北京》解读/白金声
读出“消息”的味道——《我们成功了》解读/王玉良
以儿童的方式抵达儿童的心灵——《看雪》解读/苗宪瑛
第四组
在品读与讨论中感受寓意——《坐井观天》解读/王玉良
葫芦都落光了——《我要的是葫芦》解读/袁艳
两棵小树的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解读/孙幼军
成长的意义在路上——《风娃娃》解读/吴小健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酸的和甜的》解读/王崧舟
第五组
养护善意 栽种诗意——《称赞》解读/罗才军
……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下册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小学语文教材全程经典解读(人教版 二年级)》:
第一组 探究语言 品味秋天——《秋天的图画》解读
朱水平
阅读教学不应仅对教材内容进行多元解读,明白写什么,更应从写的角度审视教材,引领学生体味教材的写作方法、遣词造句、描写技法,将读、说、写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人教社编写的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采用主题的编排方式,确定了八个主题。《秋天的图画》是第一组中以“秋天”为主题的一篇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课文采用了“总分”的段落形式。
第一句,总写了秋天的山野是美丽的图匦。“秋天来啦,秋天来啦。”这不正是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呼朋引伴来欣赏秋天的图画吗?
第二句,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一设问,把我们的思路从山野引向人们,从丰收的景象引向丰收的原因。对大雁的遐想,引发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可以说,秋天的图画是人们用汗水描绘出的山水画,是人们辛勤劳动的回报。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正是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呼朋引伴地欣赏秋天的图画。这句话要指导学生读准轻声与重音。
中间四句排比句的运用使本文朗朗上口:“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读起来有滋有味。应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并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让文字活起来;边读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课文最妙之处是最后两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出现,巧揭南归大雁“人”字形的队伍,点出这美景图的缔造者——勤劳的人们;宜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情感。
本节课教师应力求在引导学生品读语句、探究语言特点的基础上,给学生阶梯,从读到说再到写,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攻克写话难关,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可以抓住重点句子“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品读,让学生在初步感受比喻句之后,理解表示颜色的词语的作用,同时相机解释“稻海”,借助插图认识“高粱”,然后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把梨比作灯笼,把苹果比作脸颊,把高粱比作火把?为什么说稻海翻起波浪呢?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言文字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比喻句的特点——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特点,并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低年级学生阅读量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因此,教者需抓住本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挂起”“露出”“翻起”。举起”,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把句子写具体的妙处,渗透把句子描写具体的技巧,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最后,请学生模仿本句的写法,也来写一写秋天的美景;可以写教师指定的景物,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喜欢的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