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研究》运用媒介融合理论、融合文化理论、媒介进化理论、媒体共生理论、以技术融合为逻辑起点的“融合出版”理论、技术赋权、公共选择理论范式,借助系统化思维和知识考古学的方式进行考量,首先使用文献调研、现状分析、统计数据、案例解析、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定性分析等学术工具、方法、逻辑,来判断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存在;接着遵循融合发展现状、中西比较、驱动因素、特性、路径、模式、传统出版文化和融合文化范式转换、融合文化体系建构层层递进的理论逻辑全面系统、分析、解读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的内涵、特征、意义和价值;最后分析、归纳、推导出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六大趋势:“人性化趋势”、“数据化趋势”、“社群化趋势”、“草根化趋势”、“服务化趋势”、“一体化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研究》通过梳理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状况,将媒介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文化研究三者结合起来,定性/质化研究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现状、路径、模式、文化体系、驱动因素、影响因子,进而提出实现中国出版业融合发展的规律、方式、路径、模式、保障及其未来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研究》遵循“什么是中国出版融合发展”、“中国出版为什么要融合发展”、“中国出版怎么样融合发展”、“融合发展以后带来的融合文化范式转换”这样一个基于理论逻辑、事实逻辑和现实选择的思辨逻辑主线。《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出版实务两个层面进行开拓创新。
“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研究”是一个极富有挑战性和现实性的重大课题。从全球范围看,近30年来,包括出版在内的整个传播业,在全球化、联网化、数字化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走上了融合发展之路。顺应这个潮流,十年前我就提出了出版融合发展的意见。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已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正在组织实施,已经推出了一批媒体融合发展的典型。面对这种形势,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它的真谛,是出版传媒界应当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曹继东的这本论文正是这方面的创新之作。作者以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为视点,以中国出版和融合发展为主线,运用丰富的资料系统分析了融合发展趋势,从概念、理论、中西比较到案例、路径、模式,层层递进地论述了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特别是关于内在逻辑、融合文化、人性化趋势、出版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重构等,都有不少思考中的闪光点,体现了一种学术创新精神,也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培育了生长点。当然限于作者的实践经验不足,没有涉及中国出版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这样的宏观视野,论文还有不足之处。实际上出版融合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旧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改革就谈不上融合发展,突破点在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三跨”发展。
目前学界和业界对“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散在“媒介融合或媒体融合”、“新媒体”、“出版数字化转型”、“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出版业”等相关研究中,且将“融合发展”作为研究背景的居多,直接将“融合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少。国内尚缺乏对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的系统性研究,曹继东的“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研究”可以说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
在“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这个整体性概念中,“趋势”强调的是中国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融合是逻辑起点,结构重组、生产方式、资源获取和分配方式的变革是过程,解放、发展和提高出版生产力是目的。“中国出版融合系统”整合、聚合、融合多种媒体技术、产品、内容和服务,重构出版关系,融合“内容生产、载体生产、出版渠道、运营管理、组织机构”等多个环节和多个层面,目的是构建“国家主流出版机构”或“新型出版传媒集团”,担当文化传承和创新重任。
从战略高度出发,中国出版依靠有效的内部关系链和外部关系链,建立鼓励融合变革的发展机制,在整个出版行业形成支持融合发展的组织氛围和规制环境。要基于新兴出版平台,在纵向上推进整个选题、编辑、出版、印刷、发行行业工作流程的融合,促进现有出版资源的共享、闲置出版资源的利用和整个出版组织的集团化、集约化、规模化运作;在横向上,向社会各方面开放,以出版组织机构的整合、部门所有制的消除、行业壁垒的打破为重点,推进出版管理体制机制的融合,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高度专业化的“新型出版传媒集团”,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在时间维度上体现为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进化,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一种由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人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建构的动态体系。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的实质是“通过出版资源获取和分配方式的变革,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
曹继东,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博士后,文学博士,主任编辑(数字新闻高级职称),助理研究员。中国交建数字档案馆建设专家小组成员。已经发表专业论文41篇;先后参与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工程”二期重点学科建设等十余项科研课题研究。四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好新闻一、二等奖,两次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嘉奖,两次获得中国韬奋基金会“中国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论文二、三等奖,三次获得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科技传播论坛”论文一、二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传播历史与理论、政府科技信息公开制度和政府信息再利用、国家宏观政策研究、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战略管理、中国经济思想史等。曾任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 中国出版
二 融合发展
三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
四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
第三节 创新之处和选题意义
一 创新之处
二 选题意义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 媒介融合研究
二 国内以“出版融合”为关键词或主题的相关研究
三 简要评述
第五节 理论范式和总体构思
一 理论范式
二 总体构思
第二章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出版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一 传统出版行业凭借内容资源优势创新赢利模式和发展模式
二 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对整个中国出版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三 判断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现状的重要指数
四 传统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 传统出版行业尝试、探索和开拓移动阅读市场
第二节 中国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转型与融合发展案例分析
一 安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转型与融合发展案例分析
二 中南出版传媒数字出版转型与融合发展案例分析
三 上海报业集团数字出版转型与融合发展案例分析
第三节 西方发达国家出版融合发展现状
一 媒体所有权融合
二 技术革新与融合
三 内容生产变革与融合
四 融合型商业模式探索
五 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出版行业融合发展模式
第四节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出版融合发展比较分析
一 中国出版在技术革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学习西方
二 中西出版规制不同、市场成熟度不同
三 中西国家出版融合发展的驱动模式不同
四 中国出版行业融合程度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第五节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新兴出版媒介产品内部出现结构性失衡
二 融合发展的愿景与传统出版规制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
三 中国出版行业融合发展不同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态度分歧
四 中国出版主业、辅业在融合发展中存在失衡的事实困惑
五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不清晰
第三章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与特性分析
第一节 数字化出版:出版行业的数字革命
一 数字化技术驱动出版业趋向融合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二 新兴技术变革出版流程、再造出版组织、驱动出版融合发展
三 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在中国快速崛起
第二节 互联网变革传统出版的发展思维和生产方式
一 融合思维形成:互联网正在变革传统出版的发展思维
二 融合平台出现:互联网变革传统出版的生产方式
第三节 全球化出版:国际竞争驱动传统出版变革
一 全球意识与全球出版正在驱动中国出版融合发展
二 全球化出版景观下国际竞争格局中的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
第四节 经济因素和商业利益驱动中国出版融合发展
一 实体书店现倒闭潮,传统出版产业增长整体迟缓
二 融合营销模式兴起,新兴出版产业增长整体向好
第五节 政治因素主导和控制中国出版融合发展方向
一 作为规制和制度的融合发展
二 作为意识形态的融合发展
三 主导和控制国家出版体系重构的融合发展
第四章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第一节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 出版和科技融合
二 出版产业融合
三 出版和文化融合
四 “人”与出版融合
第二节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的模式
一 全媒体融合范型
二 融合出版范型
三 关系出版范型
第五章 文化范式转换和融合文化体系建构
第一节 技术、社会和文化的互相建构
一 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过程改变了资源获取和分配的方式
二 技术从对自然的统治延伸到对人的统治
三 技术导致社会制度变迁和社会关系变革
四 技术推动出版印刷业发展、变革社会文化结构
第二节 传统出版文化向融合文化的转换
一 融合发展强化和巩固传统主流出版控制力
二 技术赋权推动融合型出版生产方式兴起
三 参与式出版和参与性文化崛起
四 文化资本群体和阅读社群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兴起
五 新兴出版产品或服务强化大众参与
第三节 “大屋顶”思维启发下的融合文化体系
一 “大屋顶”思维对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研究的启发
二 重构中国出版业是建构融合文化体系的前提
三 构建融合文化体系的关键是要发展融合出版
第四节 融合文化与互联网文明
第五节 参与式出版和出版自由与文化自信
一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正在重塑中国出版行业
二 技术赋权时代的出版自由
第六章 结论
一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的实质和演进逻辑
二 整体性适应性再造和重构中国出版行业
三 未来出版是全新出版与下一代中国出版
四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的未来走向一
五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与展望
附录 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索引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中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出版在技术革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学习西方出版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民营出版、科技公司、技术开发商为了谋求与传统出版单位相竞争的优势地位积极进行数字化、本土化试验,主流传统出版行业在新兴出版方面的探索相对较少,获利也相对较少。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是全球出版业的新兴商业模式与利润增长点。从国外出版业的融合发展现状来分析,由于传统专业图书企业内容资源丰富,具备内容资源优势,传统出版商率先发起数据库出版、数字出版平台,例如斯普林格数字出版平台、Gambridge E-Book Collections电子书数据库等。美国目前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图书零售商亚马逊的电子图书是基于纸质图书数字化而来的,传统出版商主导着亚马逊数字图书市场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推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数字出版产业的是传统出版商。当然,美国的传统出版商在本质上不同于中国的传统出版商。美国的传统出版商出资入主要是资本家,运作的主要是私有资本;中国的传统出版商出资人主要是国家,运作的主要是公有资本或国有资本。
由于出版行业所处的国情不同,中国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的发展路径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开发商推动并主导了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的发展。传统出版行业在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发展过程中则处于被动地位,获利相对较少。中国传统出版业没能够率先独立掌握和自主研发支持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的关键技术和核心创新能力。尽管形势严峻,鉴于传统出版行业在国家意识形态宣传中的主体地位,传统出版行业对新兴技术的重视程度和主动研发的积极性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出版行业如果保持作为内容提供者的传统角色不变,不能够平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之间的关系,在出版市场上的获利将渐少。出版行业的技术研发与内容资源分离的现实状况,阻滞了中国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的发展进程。传统出版行业要获得更高的市场效益,需要与技术开发商、IT企业相竞合,增强使用和研发数字化技术、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在中国出版融合与变革中掌握发展主动权。
当下中国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领域主要产品(如清华同方的中国知网、汉王的电纸书、中文在线的全媒体出版等新兴阅读平台)的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都掌握在技术开发商手中,进一步凸显了传统出版行业在新兴技术应用方面的落后状态。在这个问题上,聂震宁在《出版创新为提高国家软实力作出贡献》(《新华书目报》2007年12月17日)中认为“现在数字化出版和网络化出版的主力不是我们出版业,而是IT业,是技术提供商。只有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两者真正合并,才能使网络化出版、数字化出版进入新兴技术行业的合作和创新”。杨牧之认为,“中国出版业必须改革,否则无法大步前进。我们已经落后于国际出版大的潮流,必须赶上去,超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