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市化发展质量时空分异规律研究》根据城市化发展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城市化空间发展基础理论及中国城市化空间分异基本规律,结合新疆城市发展区域特点和现实问题,在准确界定城市化发展质量内涵基础上,从人口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个维度构建城市化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赋权、动态评价、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空间计量模型等,综合测度了新疆15地州市城市化发展质量,动态分析了近11年新疆城市化空间分异过程、格局,实证研究了新疆城市化空间分异特点及规律,探究了新疆城市化发展空间秩序及分异规律,在借鉴国外典型城市城市化空间发展经验基础上,尝试性提出了提升新疆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为新疆新型城市化建设、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和主体区域,也是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社会经济安全及生态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中期阶段,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不仅决定着中国能否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还深刻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及其未来走势。鉴于城镇化的重要影响及深远意义,科学合理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具有国家及区域特色的城镇体系,这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大计。制定正确的城市化战略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模式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全球城市与城市体系正发生着深刻转型与重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经济高速增长及全球化不断加快带动了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使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极大地改善了国民的生活条件;但“九五”以来,中国城市化超高速增长给城市就业、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暴露了中国城市化的负面效益和深层次问题,因此提升城市化质量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城市化质量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强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四方面工作,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入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型,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效益成为重中之重。
城市化是地理科学、经济科学、人口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资源环境等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由于城市内容的广泛性和过程的复杂性,不同学科对城市化认识的侧重点必然不同,但城市化具有综合性及地域性特点,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社会转型、资源环境等密切相关,“城市化是多维的包含社会空间的复杂过程”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及模式、路径有很大差异,受各国历史、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及资源禀赋、环境基质、生态本底等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即国家或区域特质决定了城市发展模式。放眼世界,面对全球尺度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从人地关系交互作用及空间结构协调优化角度探讨城市化发展地域模式是国际研究的前沿。以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区域城市化过程、机制、变化趋势及未来情景,揭示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胁迫机理、资源环境效应及关键资源保障等成为研究热点。中国城市化既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同步城市化,也不同于赶超国家的过度城市化,中国特色城市化合理发展和有序布局是科学把握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其中,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研究和实证分析始终是城市化研究的实质性科学问题,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优化城市规模形态、空间结构及布局模式是推进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城市化不是单纯的城市个体问题,而是一个区域发展问题,是一个包括城市与城市、城市与腹地、城市与区域等在内的地域体系,只有系统研究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化发展条件、基础及潜力,才能对城市化进程做出科学解释和研判。
李松霞,生于1980年,河南郑州人。2016年6月毕业于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淮阴工学院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先后在《城市问题》、《科技进步与对策》、《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地方横向课题等5部。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新疆城市化发展综合分析
第一节 新疆城市化发展历程
第二节 新疆城市化发展现状
第三节 新疆城市化发展特征
第四节 新疆城市化发展中存在问题
第四章 新疆城市化发展质量空间分异动态分析
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质量动态评价理论及方法
第二节 新疆各地州市城市化发展质量演变过程分析
第三节 区域差异动态分析
第四节 城市化发展质量各维度协调性评价
小结
第五章 新疆城市化发展质量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第一节 空间分异格局研究理论及方法
第二节 空间分异层级特征
第三节 城市化发展质量空间关联性分析
小结
第六章 新疆城市化发展质量空间分异成因分析
第一节 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小结
第七章 国外典型城市城市化空间发展成功经验借鉴
第一节 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增长点“点”状城市化道路——美国西部
第二节 大都市为核心 大都市圈的空间发展特征——日本
第三节 分散环形发展模式——新加坡
第四节 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实现产业转型——迪拜
第五节 利用地缘条件高技术和人才强国之路——以色列
小结
第八章 提升新疆城市化发展质量对策建议
第一节 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
第二节 注重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提高工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第四节 根据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
第五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第六节 优化城市空问布局
第七节 加大政策支持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异研究
附录2 新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空间关联性测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