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收录了我国*的名老中医八十家,每家2-4个经验方,共计两百余个经验方,并按照中医学的分类排列分组。与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典籍相比,这些验方更加鲜活,更具实用性。它们不仅是中医药理论的有力佐证,也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载体,是中华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万斛之舟者,由一寻之木;发千钧之弩者,由一寸之机。(唐·谭峭《化书》)疗效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灵魂,作为成功经验积淀和升华的各类名家典型医案和验方,就是具有枢纽功能的寻木或寸机,对疗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古今大量中医典型医案与验方的传播和体现中医验方精髓的中成药的广泛应用就证明了这一点。与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典籍相比,这些医案和验方更加鲜活,更具实用性。它们不仅是中医药理论的有力佐证,也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载体,是中华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这笔宝贵的民族医学财富,便于业界学习、研究、继承*名中医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使我国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的支持和指导下,我社编辑出版《中华当代名中医八十家经验方集萃》,汇集了*、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八十家的经验方,其中有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方和谦、周仲英等。书中对每位名中医均有简介,展示其学术成就;他们以毕生心血凝炼而成的经验方,每方均有组成、功效、主治、方解、常用加减、验案举例等项,充分显示了当代名中医遣药组方、济世活人的深厚功力。
主编的话
《中华当代名中医八十家经验方集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组织编写。该书汇集了由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八十家的经验良方,其中北京市二十四家、广东省二十家、山西省十七家、江苏省两家、四川省二家、浙江省十五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中载有我国首批国医大师方和谦、邓铁涛、周仲瑛教授的经验方。这一个个经验方凝聚了当代名中医一辈子的心血,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实践,在成千上万患者身上得到了反复验证,疗效卓著,值得继承与发扬。
该书在每位名中医之下先介绍其简历及主要学术成就,以期读者对名中医有较全面的了解,知晓名中医的成长,必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再加上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方能有所积累、有所心悟、有所建树,创制出源于古方又高于古方的新方来。
每位名中医提供的经验方,少则二首,多则五首。每首方剂之下有组成(包括剂量),功效、主治、方解、常用加减、验案举例六部分。既示人以规矩,更示人以灵巧。
作为主编,本人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地对全书进行了反复通读,从中学习各家的学术思想及组方特色,并对全书作了文字上的修润。如简历核实、错字更正、标点更正、漏字当补、重复宜删、统一药名、统一全书体例、规范中医名词术语等。
通过学习,本人认为中华当代名中医八十家经验方犹如中医百花园中盛开的朵朵奇葩,各具优势、各有特色。
如北京市裴学义治黄疸的清肝理胆汤,治肾炎的利水消肿汤,王焕禄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的建中失笑汤,张炳厚治痹证的三两三类方等,均疗效卓著,特色鲜明。
魏执真提出治疗心律失常以脉为主、四诊合参的辨证思路;温振英治小儿,用药力求精简,选药一专多能的主张;郁仁存治肿瘤,提出在病情稳定,长期中药调理时,药味剂量、解毒抗癌药要减少,服药每周4-5剂或隔日1剂,维持机体脏腑功能处于平衡状态,可以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的见解,均为心得之言。
又如广东陈宝田临床运用经方得心应手,经其多年临床摸索得出的经验,用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名二小汤,以有表证或无表证,咳痰清稀或粘稠或黄白相兼,胸胁苦满,纳少,舌质黯苔薄,脉弦为用方指征,但不必悉具。以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小陷胸汤,名三小汤,即以二小汤证中咳痰黄稠作为用方指征,确有心得。小四五汤即小柴胡汤、四物汤、五苓散的合方,该方适应证很广,尤对急慢性肾炎,对消肿、消除蛋白尿和红细胞以及改善全身状态,具有见效快而疗效持久的特点。
陈镜合益气固元汤具有益气养血、固元益精之功效,主治因气血亏虚、元气大伤所致的头晕、心悸、气短、懒言、纳呆肢困,或产后、术后出血较多者。方用五指毛桃(五爪龙)60g,当归身15g,生姜15g,羊肉100g,大枣10枚。此方实为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合李东垣当归补血汤加大枣而成,然不用黄芪,而重用五指毛桃(又名土黄芪),具有益气兼除湿之功,乃药膳食疗之良方。
又如山西柴浩然龙菊清肝饮主治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眩晕、不寐、耳聋、耳肿等,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杭白菊、夏枯草、苦丁茶发散火郁,生地滋养阴血,使泻火而不伤阴,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此方从龙胆泻肝汤化裁而来,但病因肝火而非湿热,故不用车前子、木通、泽泻等清热利湿药,加入火郁发之之品,对肝火偏旺于上部者尤为适宜。
芪归龙牡汤治气虚不能摄血,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等,为大剂当归补血汤加党参、龙骨、牡蛎、三七而成,体现了补气摄血的治疗方法。此方脱胎于傅青主的老妇血崩方,而柴氏的临证加减尤为精良。如血寒加胶、艾、炮姜,血热加生地、侧柏,挟瘀加乌贼骨、茜草,暴崩出血过多、脉细欲绝,甚则浮大无根者合独参汤,用红参10-15g以峻补元气。如四肢厥逆、大汗肤冷,合参附汤,可参见暴崩虚脱案,可见大医手笔,配伍精妙,理法方药,丝丝入扣。
又如四川陈潮祖是国内知名的中医方剂学家,他的麻辛附桔汤系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基础上加大量桔梗而成,用治寒邪郁闭、津气受阻、声带变厚而致声音嘶哑者。此方药少量大,由麻黄10g、细辛6g、附子15-30g、桔梗20g组成,属《内经》七方中所谓的大方。
又如浙江王永钧是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其经验方巴黄逐水饮,由巴豆0.1g(装入胶囊),生大黄30g(煎取汁,吞服巴豆胶囊)组成,专攻水毒,主治水湿溺毒潴留,致尿少、尿闭、肿胀、呕吐、喘促,属病情危急的实证。亦可用治虚实兼夹,但大小不利,急需攻逐水毒以治标者。
纵观全书,良方妙法,美不胜收。以上举例,乃以管窥豹,仅见一斑。但愿读者诸君,能深入于名医大家之中,进与病谋,退与心谋,汲取良方精华,造福世界人民,则善莫大焉。
承蒙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编王润贵编审及孙昕编辑于二年前亲临杭州约稿,又赴辽宁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支持本书的编写工作。值此书稿完成之际,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连建伟
2012年10月10日于杭州自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