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维艺术理论与实践》所述的高维艺术是以高维艺术空间为载体进行描述的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诸多艺术的集合,属原创性新兴交叉学科领域。高维艺术空间是指位置、造型、色彩、时序、乐音等各种子空间的集合。高维艺术将大量科学元素植入艺术本体,实现不同维度的切换,由此促进传统艺术理论与实践的跃变和升华。其大数据的要素聚合,将优化艺术构思、创作和鉴赏,从而全面拓展艺术表现力,并为艺术多元化综合与分解、作品信息化管控与转换等带来从没有的便利。高维化了的当代戏剧,突出的特质即融合性:古今、中西、传统与现代、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等相互契合与融会,在自由多元的艺术创作中彰显戏剧的魅力。高维乐谱对音乐构成的基本元素都简约化设置,凸显直观提示效果,提升联觉认知效率,其功能独特,对20世纪音乐创作分析和对不同音腔表达描述等是其他传统乐谱无法替代的。
长期以来,艺术与科学一直被视为两种不同甚至相互排斥的文化。但这不是事实。检视人类文化发展史,艺术与科学不仅不是分离与排斥的,相反,二者还存在着自然的接合性。从艺术对科学的影响这个视域而论,无论是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还是科学信念都含有艺术和审美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科学的发生、发展以及成果都离不开艺术的熏染,艺术创造了科学,科学具有艺术的气质。如果从人类认知行为本身而观,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本来就并非截然对立的思维方式。在人类这个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里,根本不存在分属于“科学的”和“艺术的”这样两种不同的意识结构的情况。作为在高度复杂的环境中进化适应而获得的大脑,自然法则和宇宙结构的特征以及早期人类与环境交互所形成的认知特性已经在这一种系身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在人类大脑中是以混沌样态存在的。曾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神经学家杰拉尔德·埃德尔曼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科学与人文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分离的原理。数字艺术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河口洋一郎利用机器生成了美术作品。河口的技法是让美术作品在计算机中“进化”出来。尽管在计算机内进行模拟进化是人工智能范畴内为人熟知的领域,但作为计算机图形制作专家,河口致力于把进化的结果表现为形体。1975年,河口开始对“自然界自我繁殖的螺旋结构的波动”感兴趣,他利用在计算机上写好的程序,让图形依据演化原理自行成长。可见,艺术与科学尤其是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诞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开拓了科学和艺术的研究范畴。本书的作者张辉教授最初从事的是物理科学研究,其将物理学的研究心得用于高维艺术的创作和实践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本书既是这些高维艺术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也是为相关专家学者继续深入研究高维艺术创作奠定理论基础。
人类对数据的探索在不断发展,在数字化的当今时代,似乎一切都可以用数据表示。通过将数据抽象成可用的形式,提取出有用的规则和模型,数据科学家们致力于反映数据中体现出来的知识和事物的本质。他们有着和艺术家们相同的追求,他们用数据表达、感知、探索世界。这和艺术家们对世界的探索进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二者都反映着从表象到抽象,从描绘勾勒事物到感知事物本质的变化,一如从古典画派到印象画派,从小数据时代到大数据时代。
小数据时代的探究方法就像是古典画派,人们寻求一般性的固定模式,如规定好的构图,相似的饱满色彩,人们追求对事物表象的描述和勾勒,用代代相传的固定画法展现信仰中的神灵。大数据时代,数据科学家们正犹如印象画派艺术家们对光和色的探索一样,试图用数据反映最真实的本质,寻求充分利用每一个数据的价值达到深刻的总体结论。
孙洋,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辽宁省认知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参与人。主要从事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与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教材《音乐审美教程》编写,在学术期刊《艺术教育》《艺术评鉴》《音乐生活》《当代音乐》《音乐时空》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多次获奖。多次为大型演出配器,改编京剧《沙家浜》并多次演出,为室内乐七重奏改编多首作品并多次演出。
杜庆东,1971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沈阳分会荣誉委员,辽宁省认知科学学会委员。主要工作和研究方向包括智能信息处理、大数据、神经网络、信息融合、过程控制、物联网应用、智能计算等领域。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省级以及横向课题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2部,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近年来主要从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维艺术信息处理的研究,以及应用matlab平台的二维乐谱的设计与实现。
张荔,文学博士。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剧协理事。曾出版《曹禺“弥留之际”的诗意独白》《艺术与精神-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研究》等专著;在《戏剧艺术》《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在德国经典剧作《莱昂瑟与莱娜》、“新解读”《原野》精编版、话剧《弥留之际》、“东方扮演”《奥赛罗》等演出中负责宣传,并任排练统筹、文学编辑等职。
张辉,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863计划项目及国际杰青来华合作项目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高维艺术和高维乐谱创始人;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项目近2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和荣誉称号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著作权保护近30项。
第一章 大数据时代综述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
第二节 大数据
第三节 大数据应用
第四节 大数据处理方法
第五节 大数据发展趋势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的艺术实践
第一节 大数据与艺术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的艺术潜学科群
第三节 我国大数据时代的艺术实践
第三章 大数据时代高维艺术信息化研究
第一节 音乐艺术信息高维数据化研究背景
第二节 音乐数据分析
第三节 高维大数据可视化
第四节 音乐艺术信息的高维化数据表达
第五节 高维艺术分析的大数据平台
第四章 艺术信息高维数据研究实践
第一节 艺术表达形式的高维空间化
第二节 高维艺术空间的模型构建
第三节 音乐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第五章 音乐乐谱发展研究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法
第二节 五线谱
第三节 简谱
第四节 20世纪记谱法
第五节 点子谱
第六章 大数据时代高维乐谱的构建
第一节 二维谱记谱方法和应用研究
第二节 高维乐谱研究背景与状况
第三节 二维谱的学术积累与贡献
第四节 高维乐谱的价值与意义
第七章 二维谱中的单声部音乐世界
第一节 高维乐谱中中国传统单声部音乐绘景
第二节 高维乐谱中西方单声部音乐绘景
第八章 二维谱中的多声部音乐绘景
第一节 二维谱中的复调音乐
第二节 二维谱中复调音乐表现形象的扩展
第三节 二维谱中音高组织思维方式的转换
……
第九章 高维艺术思维下的音乐分析途径再发展
第十章 高维乐谱下的20世纪音乐
第十一章 高维艺术视域下的当代戏剧
第十二章 跨文化:开放视野中的戏剧创作
第十三章 舞台视听语汇:多维虚拟时空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