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圩乡》是一部关于圩乡风物的散文,分为小船情缘、野有蔓草、一半秋水带夕阳、一江流水、雨季的年轮五个部分,不仅描写了圩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活,还反映了圩乡的文化和风俗,勾勒出一幅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活的斑斓景观,这是千百年来普通百姓朴素生活的写意,也是可以安放现代人漂泊浮躁心灵的地方。 《此心安处是圩乡》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和深情,是作者对故乡的致敬和赞歌。
- 灵动的南方书写 清澈的赤子乡愁 游不走故乡,洗不掉乡愁。
本书以作者小时候生活的圩乡为叙事对象,从自然景观、人物生活、文化民俗等方面,或素描写意,或精雕细刻,或浓墨重彩,勾勒出一幅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活的斑斓景观,从多个侧面透视安身又安心的故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的痴迷和眷恋。
为无处安放的灵魂寻找栖息地。故乡的山水一生入梦,那里寄放着生动的童年与青春,寄托着悠远而浓郁的乡愁。
《此心安处是圩乡》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庞余亮作序并推荐
扁担生根,丹心结果
庞余亮
向上的树枝和向下的树根都是一样的茂密。
这是我读完时国金的散文集《此心安处是圩乡》之后,心中冒出的一句话。
《此心安处是圩乡》就是这样一棵奇特的大树。
一棵扁担发芽生根之后长成的大树。
那根细细的柳木扁担,被父亲置放在十七岁少年稚嫩的肩膀上。时国金一直没有忘记,作为读者的我也没有忘记。多么奇妙啊, 我的家乡是江苏洼的地方, 我的村庄四周是防洪的堤坝这堤坝,就是时国金念念不忘的圩乡啊。
民国二十年的洪水。
满田野的猪草。
摸河蚌和种珍珠。
小马灯下的读书。
仅仅小了我两个月的时国金简直就像在我的同一个地址上写出来的另一个名字。
一样的农民之子。
一样的农村学校的小先生。
一样的读书之路。
一样的文学起点:读《水浒》。
那通向远方的崎岖小道,摇摇晃晃的小木船,贫穷和闭塞,还有那些牛的故事,农活的艰辛,拔稗子一样想拔掉遮挡视线的水的迷茫。
……我的故乡是圩乡,圩乡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近些年,与圩乡渐行渐远,但离开的时间越长,关于圩乡的梦,却愈发清晰。于是,心中渐渐涌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要把那些流动的人情世故、风物习俗记录下来。我便开始了关于圩乡的系列纪实散文的写作。
时国金没有食言。
他一直爱着,他的热爱是固执的,也是令人感慨的。他用他的文字把故土和学校安放在他心中重要的位置。因为执着的爱,那根从故乡带出来的扁担就神奇般发芽生根了。而他对文学的忠诚和丹心,又在庸常的生活中完整地保存下来。
丹心滚烫,赤子情深。这就是向上的树枝和向下的树根都是一样茂密的奥秘。
我喜欢《此心安处是圩乡》里面的很多文字,喜欢的是这段:小先生时国金和他的学生们,用一艘漏水的大船,边行走边淘水,终于把一批崭新的课桌运抵到了他的乡村学校。
那批课桌也是他的文字啊。
那根扁担可以是大树,也可以是他划船的木桨啊。
是的,星光万里,水声哗哗,《此心安处是圩乡》里的那个赤子在梦里划过了大河,终于踏上了他童年的圩乡。
祝贺!
时国金,安徽宣城人,笔名清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宣城市作协主席。作品散见于《钟山》《中国铁路文艺》《西湖》《安徽文学》《清明》《散文海外版》《人民日报》等各类报刊。
序:扁担生根,丹心结果
辑:小船情缘 小船情缘 生产队的大船 捕鱼 圩乡耕事 碧水盈盈珠梦远
第二辑: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 月照荷塘 长忆稻花香 水乡女贞树 拾得泥土一段香 寻找稻田
第三辑:一半秋山带夕阳 碧水丹心 一半秋山带夕阳 月光深处的背影 师心如船载明月 贴近泥土的云
第四辑:一江流水 一江流水 村庄和老碑 吴韵乡音 圩乡味道 秋风蟹事
第五辑:雨季的年轮 雨季的年轮 奉宪严禁设筏碑的遐思 神秘的宣州窑 重提水兑仓
后记:心中的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