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定  价:99 元

丛书名: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 作者:慈勤英 等
  • 出版时间:2024/7/1
  • ISBN:9787521853834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32.1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9
7
8
8
5
7
3
5
8
2
3
1
4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正处于从单一制度建设到体系化、综合型制度建构的新阶段。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其反贫困、兜底保障与扶持发展的功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应对反贫困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本研究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对社会救助制度的安排,跟踪国际国内社会建设与民生发展特点,通过大量经验调查和比较系统地分析,全面地呈现了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制度运行及基层执行情况、社会救助对象生活状况及诉求等。
  调查发现,低保贫困群体享有低生活保障比例高、应保尽保,基本生活有保障。受助者对基层社会救助工作满意,评价较高;低保受助群体享有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的比例偏少、救助金额偏低,故所获得的捆绑待遇(转化成货币计算)也不高,相应的其福利依赖倾向不明显;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在学状况对受助者的就业有显著影响。受助者是否健康,对就业的影响较大。对受助者的就业支持能够促进其就业,其中通过提供直接就业岗位来促进受助群体就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就业培训对就业并未发挥应有促进作用。救助福利并未对受助者的就业产生阻碍作用。
  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低保受助群体能享有的救助金偏低、救助项目偏少,生活状态较差。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的重心在非本地户籍务工人员的社会救助,注重将外来务工人群纳入社会救助网络,在社会救助的内容、标准上与户籍人口同等对待,构建完善的贫困监测网,发挥社会救助对困难务工人员的兜底保障作用。
  完善了低保制度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调查数据的评估实证检验显示,低保制度具有一定的家庭减贫效果,社会激励效应和贫困阻断效应稍弱。低保制度绩效评估得分较高,在低保政策实践中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低保制度对支出型贫困的减贫效应,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政策建议:
  建构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对救助对象一视同仁,社会救助关注特殊群体,如农民工、失地农民,在社会救助上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助其摆脱贫困和融入社会。实行救助标准的相对公平和统一,推进城乡和区域救助标准的动态统一和相对平等,对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给予更多转移资金。建立积极救助理念,基于贫困群体的救助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开展各项救助工作。
  社会工作积极介入社会救助。坚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助推社会救助从注重物质救助转向更加关注服务救助,采用小组、社区、个案等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精准识别贫困者、精准介入反贫困社会救助。
  强化公平公正,促进城乡社会救助立法一体化。一是救助内容及救助对象的城乡全覆盖,实现应救尽救以及城乡之间救助标准的公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在统筹城乡理念下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主要体现为城乡居民在社会救助中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以及效果公平。在城乡地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社会救助项目,加快中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体化进程。
  大民政下社会救助制度的整合与衔接。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制度的整合衔接。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慈善救助等衔接配合。
  社会救助实现三个转变: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从单一的生活救助向综合社会救助转变;社会救助从底线型社会救助向改善生活、提供就业援助的发展型社会救助转变;从二元分割的制度安排向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转变。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