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实习指导是从21世纪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卫生改革的需求和适应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出发,以培养预防医学高级人才为目标,以“三基”训练为基础,将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卫生化学、卫生微生物学和卫生毒理学)和专业主干课程(儿童少年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与流行病学)原有的实验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与改革,编写了本教材。主要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实验外,整合了原有单科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了大量的综合实验与案例分析等。本教材既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
本教材可供预防医学本科生和硕士生使用,也可作为预防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籍。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实习一 预防医学现场调查研究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
(一) 现场调查研究设计
在预防医学现场调查研究中,有些研究不需要对观察对象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只是对被调查的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此种方法称现场调查研究。一般以涉及探索行为为目的,了解观点、态度、信念、期望、状况特点及指示程度等方面的研究。
现场调查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如下:
1.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 根据研究的目的,调查指标分为两类:
(1) 了解总体参数,说明总体特征(如某病患病率、环境中某有害物质的平均浓度) 。
(2) 研究事物间的相关联系,探索病因(如某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等) 。
一般而言,结合需要和可能选择灵敏度高、特异度高,有客观检查做依据的指标。
2.调查研究分类
(1) 按调查对象分:普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了解总体参数选择普查或抽样调查,说明事物典型特征可用典型调查。
(2) 按抽取样本的方式分:概率抽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
(3) 按调查时间顺序分:回顾性调查、现况调查和前瞻性调查。
(4) 按资料来源分:初级资料调查(实地调查)和次级资料调查(文案调查) 。
(5) 按组织形式分:专项调查、连续性调查和搭车调查。
3.确定调查对象和数量
(1) 调查对象:是指所要研究的总体,即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观察哪些对象。对象要具体明确,观察单位要清晰,不能相互包含,不能模糊不清。
(2) 调查范围:明确空间范围(哪些地区的事物)和时间范围(什么时间发生的现象) 。
(3) 样本含量的估计:样本例数过少时,所得指标不够稳定,用于推断总体的精度差,检验效能低;而样本例数过多,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给调查的质量控制带来更多的困难,在保证一定精度和检验效能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观察单位数。
样本量的估计分为两类:一类是作参数估计时样本含量的估计,另一类是做指标比较时的假设检验中样本含量的估计。
4.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由于现场调查情况十分复杂,调查者应周密考虑。
(1) 预调查:正式调查前,应做小范围的调查,只有预调查成功后,才能批量印刷调查表并正式使用。
(2) 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 组织领导和广泛地宣传动员;② 调查点的良好人际关系和支持;③ 调查员的选择和培训;④ 任务分工与经费运算;⑤ 调查表的准备;⑥ 质量控制方案。
5.调查研究的质量控制 调查研究的质量控制贯穿于研究设计、研究实施以及结果分析与总结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产生误差和偏倚,均可影响研究的精确性与真实性。
6.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抽样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方法
(1) 抽样调查方法:见表1-1 。
(2) 问卷调查方法:调查表就是把调查项目按提问的逻辑顺序列成供调查使用的表格。调查表的一般结构如下:① 调查表的名称和编号;②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民族和文化程度等;③ 调查研究项目:这一部分是按一定顺序编排的,如疾病史,职业暴露史和家族遗传史等;④ 结尾部分:通常是调查员对调查可信程度的估计等;⑤ 结束部分:包括调查员签字、调查日期。
调查表的填写应力求简单清楚,多用选择、填空以及简单的符号(如“ √ ” ,“ - ” ,“ ○ ” ,“ × ”
等)或数字,少用文字回答。必要时编写填写说明。
调查表实例编号:□ □ □ □ □ □ □调查表注意事项:调查表要简单易懂,符合逻辑;避免使用有歧义和断定性词语;避免一问多答的问题;避免笼统、抽象和令受访者难堪的问题;避免引导性提问;提问不宜过多,要由简单逐步到复杂;定量指标半定量化要注意划分的层次。
(二) 数据统计分析原则整理资料是将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
1.数据的类型
(1) 定量数据:测量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分为离散型和连续型数据,如年龄、身高、血压等。
(2) 定性数据: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而得到的资料,分为分类变量和有序变量,如性别、职业、满意度等。
2.原始资料的收集方式
(1) 直接观察法:在现场,调查员直接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检查、测量或计数来获得资料,如体检。
(2) 采访法:包括当面访问、调查会及信访、电话询问等。
3.数据资料的管理
(1) 录入计算机常使用的软件有Epi Info 、Epidata 、SPSS 、FoxPro 、Excel 、Visual 、FoxPro(VFP)等。推荐使用Epidata 。
(2) 录入后处理
1) 对错误和不合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数据的分组:有质量分组,按被研究特征的类别来分组,如观察单位的性别、职业、疾病分类;数量分组,按被研究事物特征的数量大小分类。
3) 根据研究目的,建立新变量。根据要求给新变量赋值。
4.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常用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来实现。常用的分析统计软件有SAS 、SPSS 、STAT 。推荐使用SPSS 。
(1) 统计描述:包括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
1) 定量资料详见表1-2 ,定性资料详见表1-3 。
2) 统计表:采用国、内外统一的“三线”表。将统计数值或统计指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成为统计表。列表原则: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在表达最终结果时,一般均数有效位数与原始数据一致,标准差或标准误有时需多增加一个位数。百分比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3) 统计图:将统计数据或统计指标用图形的方式表达称为统计图。常用统计图见表1-4 。
(2) 统计推断
1) 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正态性检验使用图示法( P-P 法、Q-Q 法)或统计检验法(W 检验、D 检验、矩法) 。方差齐性检验使用F 检验和Bartlett 检验。
2) 定量数据统计方法:见表1-5 。
3) 定性数据统计方法:一般用χ2 检验、秩和检验和Ridit 分析。
4) 两变量关联性分析:利用散点图初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有线性关系,利用表1-6 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并作假设检验。
5) 回归分析: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Cox 回归。
(李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