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口语成分的话语分析》主要以电视剧台词为口语语料样本,以话语功能探索为主旨,重点就与汉语人称代词相关的典型口语成分等进行话语分析。《汉语口语成分的话语分析》着重探讨的汉语口语成分有:(1)副词“可”,(2)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3)“人称代词+NP”复指结构,(4)人称代词“人家”,(5)人称代词复用结构。在对这五种成分的词汇、语法特征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和描写的基础上,《汉语口语成分的话语分析》着力揭示这些成分在话语场景中所体现出来的话语特征与话语功能,并就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我们希望本研究能够有助于汉语口语研究的深化,有助于对外汉语口语语法教学的改进。
我和旺熹是在1984年相识的,当年旺熹和中富、振兰、程娟一起,是我招收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他们入学后,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在教学方面我们是互尊互敬的师生,教学相长,一丝不苟;在生活方面我们是诚挚的朋友,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在科研方面我们又是亲密的战友,团结一致,迈过种种困难,刻苦攻坚。记得那是1986年,我和盛玉麒、张树铮、王新华等老师,开始探讨语言学和中文信息处理结合研究的问题,并开始了《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三万词语集》的研制工作,旺熹他们四人都被纳为课题组成员。当时我们的研制工作非常艰苦,资料匮乏,时间紧迫,一切都在探索中前进。他们四人更是肩负着重任,集学习词汇学、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分担的科研任务于一身,甚至两个月的暑假,我只给了他们十天的休息时间。当时我也曾暗自想过,是不是压给他们的担子太重了,但在现实面前,看着他们都高兴地承担着一切,那种勇于学习、积极向上的态度,又让我感动,终于最后大家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至今回想起这一切,许多情景仍历历在目。从八四年相识到现在,转眼间已匆匆闪过了二十八年,可贵的是,在这期间我们却从未间断过联系,浓浓的师生之情与日俱增。
……
张旺熹,男,1962年11月出生,安徽芜湖人。现为北京语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发表汉语语法学、词汇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论文50余篇,出版各种著作(含编著和教材)10-种,指导中外硕士、博士研究生80余人。曾获得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得“首都劳动奖章”。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汉语口语功能(话语)研究概说
第二章 对话语境与副词“可”的交互主观性——基于王朔和刘心武作品的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可”的语义基础及其语法化轨迹
第三节 副词“可”的对话语境
第四节 副词“可”对[+预期]的突显
第五节 副词“可”的交互主观性
第六节 本章结语
第三章 汉语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系统的主观性差异——基于两部电视剧台词的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话语标记的判定标准及其功能分类
第三节 “我”类标记的话语功能
第四节 “你”类标记的话语功能
第五节 话语标记系统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第六节 本章结语
第四章 汉语“人称代词+NP”复指结构的话语功能——基于电视剧《亮剑》台词的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人称代词+NP”结构的基本描写
第三节 “人称代词+NP”结构中NP的语义描写
第四节 “人称代词+NP”结构的主观性
第五节 “人称代词+NP”结构所在句子的特征
第六节 对“人称代词+NP”结构的几点探讨
第七节 本章结语
第五章 人称代词“人家”的劝解场景与移情功能——基于三部电视剧台词的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人家”所在的劝解场景
第三节 “人家”所指对象的角色特征
第四节 “人家”的指称类别与移情功能
第五节 “人家”移情的内在机制
第六节 本章结语
第六章 汉语人称代词复用结构的话语功能——基于电视剧《裸婚时代》台词的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人称代词复用结构的基本面貌
第三节 人称代词复用结构所在的话语场景
第四节 人称代词复用结构的情感宣泄功能
第五节 对复用代词的几点讨论
第六节 本章结语
第七章 结束语
引用文献
术语索引
后记
1.人称代词“人家”的研究综述
综观“人家”已有的研究,有针对结构和语义的(如王冬梅1997),有针对来源和发展的(如吕叔湘1985:90~93),有与其他代词比较的(如刘月华等2001:77~78),有针对社会语言学的(如王慧慧2006),等等。下面,我们着重介绍有关“人家”的指称类别和意义、认知语义和功能这两方面的研究,因为它们与我们的研究思路更为接近一些。
(1)指称类别和意义的研究
长期以来,人称代词“人家”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对“人家”的指称类别和意义进行过细致的描写。其中代表性的论述有:赵元任(1979:285)把“人家”归入指别人的代名词类。丁声树等(1979:147~149)把“人家”与“别人”进行对比,说明两者的差别。王力(1985:205~206)把“人家”、“别人”归人无定代词,并认为“人家”的自称用法是无定代词的活用。吕叔湘主编(1999:463~464)对“人家”主要从指称的角度进行了描写,认为“人家”可以泛称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大致相当于“别人”;可以指称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且已见于上文的人,大致等于“他”或“他们”;也可指称说话人自己,等于“我”.但稍有不满的情绪。崔希亮(2000)把“人家”归为第一人称兼第三人称代词。邵敬敏(2003)将“人家”的指代功能细分为三类:“别代”、“指代”和“指别”,并认为“人家”的基本功能是“别代”,同时将“人家”所指的语义角色类型分为三类:“他指”、“自指”和“对指”。张伯江等(1996:163~168)讨论了“人家”的用法:“指示”、“区别”和“替代”,并得出“人家”的确知程度由低到高的次序链,并认为尽管“人家”在不同的语境里表现出不同的指称方向,但它最本质的功能是“他称”,同时还指出,“他称”这一本质属性是“人家”既可指“他”又可指“你”指“我”的前提。王喜伶(2008)指出,“人家”做代词、做名词都存在模糊的语义界限,而这些模糊语义又有着有效的言谈功能。赵明(2009)分析了代词“人家”在不同所指中的五种交际功能,即泛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专指说话人以外的一个或几个人、与其后名词性成分共同构成同位语、指说话人自己、指听话人。刘雪芹(2010)主要是将“人家”的指称意义分为四类:指人与指物、泛指与特指、单指与复指、他指与自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