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鉴定是地质工作者的必须掌握的一项实践技能,主要通过细致分析薄片中的矿物成分、含量比例、空间布局以及孔隙特征。碳酸盐岩薄片鉴定是深入理解碳酸盐岩沉积和成岩过程的关键,可为研究碳酸盐矿物的组成、岩石的成因、沉积环境、成岩过程以及储层特性提供信息。本书分为理论基础和图版展示两大部分。其中,88张精选图版汇集了528幅典型
本书以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系列建设项目为依托,立足专业教学实践,结合高等教育研究,从地质教学中提炼出全新的教育理念,即“课程解析论”。从经典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当代教育理论等3个方面,梳理了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自然与人为、宏观与微观、经验与获知、解析与构建、分化与整合等5个方面,总结了地质教学的基本规律。针对
本书从岩石圈、板块演变的角度,讲述地球本身怎样从一颗冰冷死寂的行星变成多种生物的温暖家园,揭示板块形成、漂移的历史,及其对地球海陆格局演变的影响,尤其是对生物分布和多样性演化的影响。书中对一代代地球科学家孜孜以求寻找真相过程的描述,以及对1960年代以来深海探测科技成果的介绍是两大亮点。本书能让孩子更全面科学地了解地球
白云岩-鄄蒸发岩共生体系在各大沉积盆地均有分布,与油气资源息息相关,本书综述了国内外各大沉积盆地共生体系发育特征,以川东北飞仙关组共生体系为典型研究对象,探讨共生体系沉积特征、白云岩成因、源?鄄储?鄄盐特征等相关问题;划分出了共生体系中岩石类型及组合方式,探讨其差异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厘清了川东北飞仙关组共
沉积地球化学是研究沉积物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学科,是沉积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相融合和交叉形成的一门重要科学。本书运用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方法,通过研究沉积岩或沉积物中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特征在环境分析、源区识别、气候研究、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
本教材为2016年版《三峡地区地质学实习指导书》的修编和再版,中国地质大学组织的秭归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配套指导教材。本书对大学生进行秭归地区野外实习的全过程进行了指导,并针对教学目标,在原有十条上,删减了一条路线,并增加了十一条路线,共遴选和开发了二十条教学路线开展实践教学。本书详细介绍了三峡地区的区域地质特征和二十条
本书针对实际工程围岩或当前物理模型内部变形破裂无法直接观测的问题,基于现有透明岩土基础实验方法,研制透明岩体相似材料、研发透明岩体多功能加载试验系统和三维数字照相量测软件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深埋圆形巷道围岩内部的变形破裂时空演化规律和机理展开了研究分析。全书章节内容包括绪论、基于透明岩体相似材料的深部巷道模拟试验方案设计
本书以介绍地质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宗旨,着重阐述主要原理和概念。在内容上重点突出动力地质作用、物质组成、地质环境与地质资源,强调地壳和岩石圈的特征与意义,把地质作用及其结果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持全书体系完整和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内容精炼,概念清楚,通俗易懂。
本书是一本本科生教材。“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是地质学、固体矿产普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对石油、天然气、煤、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材主要介绍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概念、分类、特征、模式及其标志,总共分为6章,其中第1章介绍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基本概念
本书是为纪念谢家荣教授诞辰110周年而出版的八卷集《谢家荣文集》的第七卷,收入谢家荣教授1921年至1945年间的论文37篇,专著6部。37篇论文中有作者留美回国前夕考察美国地质机构的报告《记美国之国立地质调查局》和《美国之研究地质事业》、向第14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交论文的中译文《中国之黄铁矿及炼硫事业》、《地质论评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