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叶聚六老先生的藏品,以时间为轴线,通过藏品属性划分类别,共收录图片200余张,涵盖书信、字画、日记、拓片、证书、人物及风景照片等,每张图片后依据关联的人物、地点、事件,对其进行了文字延展和说明,展现叶聚六老先生七十五载风雨人生,以及他所经历的时代变迁。
本书是研究南诏前期云南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为樊绰在搜集大量的南诏资料并在参考前人著作的基础上所作。该书主要记叙了从开元二十六(公元738年)至贞元十年(公元794年)的半个多世纪中,南诏的交通、名山大川、六诏历史沿革、民族分布、首府区、主要城镇、物产、各民族风俗习惯、南诏政治制度等。
本书是作者对新疆地区历年来出土古代铜镜发现与研究情况的梳理、概括总结和展望,该书的编著有以下特点:一是对新疆考古发现的古代铜镜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梳理。众所周知,新疆地区古代铜镜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在古代和田、楼兰鄯善、车师高昌等地的考古出土。几十年来,考古新发现不断涌现,迄今新疆出土的各个
本书结合青铜铭文等原始文献对西周大射礼的仪节内容、行射方式、地点、性质等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推动先秦礼制史在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西周大射礼用乐仪节、所用乐器种类及所用乐曲篇目的分析与研究,从乐的层面加深对西周礼乐关系的认识,对先秦尤其是西周的礼乐文化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推动先秦文化史的深入研究。对西周大射礼活动
本书阐述太行山和吕梁山作为华北重要战略支点,在抗战中既是“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呼应的支撑平台,又是“三种政权”交互渗透、激烈争夺的主要场域,亦是“四方力量”犬牙交错、彼此博弈的展演舞台,这种复杂的政治军事生态能够很好地诠释当时的各种权力关系并整体地呈现中国的全面抗战史和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同时更能彰显中国共产党及
本书分为“地域优特、历史厚重”“崇教尚学、世代传承”“文化习俗、源远蕴厚”“著名侨乡、殷殷侨情”“变革大潮、人物迭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古邑新姿、锦绣前程”七部分,展现文昌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揭示文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底蕴。
本书跳出西方史学研究窠白,纵览新加坡从古至今的历史,重新发掘、整理和解读了新加坡在中华文明、马来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叉影响下形成的兼容并蓄、融合东西的独特思想与文化。
本书为文字+音频的融媒体形式。书中史料来自作者采访的石油老会战已经相关档案资料。全书遵循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采用精炼、质朴的语言,运用丰富、翔实的史料,选取生动、精彩的图片,撰写100个真实、感人的铁人故事,全面、准确地刻画铁人王进喜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随书附有大庆广播电视台声音工作室与大庆精神
本书记述了柯树勋民国初年在西双版纳实行“土流并存”的改土归流的情况和柯树勋平定勐遮土司刀正经之乱的始末,及车里及附近各族同胞之语言、文字、历史、民情、风习、地名考证等。